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
受梁任公先辈悉心指导,请益收获甚丰。和同乡表兄徐志摩同住在北京西城石虎胡同七号馆舍,达七年之久,朝夕相处,切磋学问,诗词、戏曲。一同参加了徐组织的“新月社”,并为志摩编印出版其第一部的白话诗集《志摩的诗》,仿宋宣纸,由中华书局代印。还见证了徐志摩和张幼仪、陆小曼两段婚姻的变化。并经梁启超、徐志摩介绍至北大、清华两校,担任讲师。当时他还常去拜访同乡前辈国学大师王国维(静安)先生,王有意收他为徒悉心授业,但意外地错过,不过他介绍同乡挚友赵万里认识了王国维大师后,促成了他们的师徒之情,王国维先生逝世后,赵万里先生不负众望,编纂发表了《民国王静安先生国维年谱》,为学术界的研考作出了贡献。1927年6月先父为王国维先生逝世作一副挽联沉痛悼念:
太息观堂诗,一曲宫词成懺语。不朽独行传,千秋绝学在遗编。
1926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建立北京图书馆,聘请梁启超先生为馆长,袁同礼先生为图书部主任,先父聘为干事,编纂兼中文编目组组长。在职期间研读历代公私薄录,有志于中国图书分类之改革。认为四部分类现不适用,而西洋分类与中文典籍亦不尽合宜,拟将中文图书按类编为集目,再详细分析,厘定分类表,各类采类名及属目名称首字作为类名标志,同类著作则依著作时代先后排次。其论文《中文图书分类之商榷》曾发表于图书馆学会季刊。
1930年7月经老师朱家骅及浙江省教育厅长陈布雷先生的推荐,获浙江省政府选派考取享受“德国洪博基金会”奖学金,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及图书馆学院毕业。德国是联邦制,柏林的普鲁士邦立图书馆是在德国威廉二世登位时所建,规模甚大藏书甚丰,具国家图书馆实力。在留学两年期间先在普鲁士邦立图书馆实习,任客座馆员,从实践中求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由此养成一生不浮夸重实干的精神,凡事必躬亲务实的习惯,这对他后来返国筹建中央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大有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