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南海路的中央图书馆(1961年蒋復璁馆长精打细算用150万台币造成了300万台币的馆厦)
1933年蒋復璁在南京创办的中央图书馆。
1954年八月,“中央图书馆”在台湾恢复建制,先父复任馆长兼任省立台北图书馆馆长. 复馆后,先父以馆为家,致力于馆务之经营擘划,多年来劳劳不息犹如一日,古今图书之藏辑,为中外人士所称颂,并时时关注国内外图书馆事业之发展,以跟上时代步伐和国际接轨。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文化学术思想发达,诗词文章优美。但是无论北宋、南宋均因不察周围国情,而亡于外交。叔祖父蒋百里也是研究文史哲的专家学者,其口述著作《宋之外交》,有精辟见解,先父受其影响。抵台初期先住在好友前国立编译馆馆长陈可忠家,后住在北大老同学姚丛吾家,姚早年北大毕业留学德国,是研究满、蒙史的专家,抗战胜利后出任开封河南大学校长,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抵台后亦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两人看了不少宋代论著,反复研究讨论,在中央图书馆恢复后,创办成立了“宋史座谈会”,由各方专家、学者每月聚会,发表论文展开学术研讨,当时除他之外,姚丛吾院士、方豪、赵铁寒先生及后来担任文化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宋晞教授都是著名的治宋专家。此后先父发表出版《宋史新探》,其中有《宋代一个国策的检讨》、《宋辽澶渊之盟的研究》等极有价值的论著,还有《宋代文集篇目索引:编纂计划》,还发表王安石评传、岳飞传记等,对历史名人、民族英雄作专门介绍。并以丰富的馆藏史料、图片提供文化大学编纂出版《中华五千年史》及《孔子圣绩图》等。中央图书馆还赠于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二千余册精装图书,协助该校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所”。
1934年日军侵华,华北局势动荡,政府下令文物南迁,国立北平图书馆特选善本图书六万册,连同敦煌写经、明清舆图、金石拓片及重要西籍装箱运沪,寄存于公共租界处。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变,上海租界岌岌可危,该馆顾及存书之安全,经驻美大使胡适之先生协助,并征得美国国会图书馆同意,于年底将存沪精善本图书102箱交商轮运美保管。国会图书馆并延聘北平图书馆前馆长袁同礼先生为书目专家,就近照拂一切。1965年2月袁先生病逝,先父感于该批图书在美乏人照顾,虞其散失,而台湾学术研究风气日盛,需求善本古籍至殷,乃报请教育部核准,转请外交部与美方商洽,由中央图书馆派先父门生张东哲先生将该批图书运台暂管,寄存于故宫书库。1966年3月,先父撰有《运归国立北平图书馆存美善本概述》一文,刊于《中美月刊》11卷3期,详述其经过。1965年先父应全馆同仁的请求,担任荣誉(名誉)馆长终生职。1986年秋,台湾行政院拨款十亿台币给中央图书馆,请王世杰先生旅美建筑家的女公子设计,在王振鹄馆长领导下另觅新址台北市中心(中山南路中正纪念堂对面)建造新馆。新馆落成时先父十分高兴,并喃喃自语:“终于看到我中央图书馆有了这样美好的馆舍,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成真了!”
开幕前撰一副对联祝贺,高悬馆内中堂大厅:学海无涯藏百国宝书;名山永筹传千秋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