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西湖自然山水 | 三面环山一面城 | 两堤三岛 | “西湖十景” | 西湖文化史迹 | 西湖特色植物 | “世遗”中国面孔
  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1年专题>>千年梦圆 杭州西湖成功申遗>>“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2011年06月21日 14:58:32 星期二  杭州网

 
苏堤春晓 作者:吴瑝

“苏堤春晓”是南宋“西湖十景”之首,是以苏堤的长堤六桥、桃红柳绿为主题的跨湖古堤景观,由西湖疏浚工程的淤泥堆积营造而成。该景观单元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范围约9.66公顷。观赏内容包括堤桥本身的“烟柳画桥”景致,以及沿堤漫行时如画图般逐渐展开的湖山胜景,自古至今均为观赏西湖景观全貌的最佳地带。

观赏特征该景观单元的观赏特征有四:一是以一堤划分西湖东西水域,跨湖连通了西湖南北交通,成为西湖“两堤三岛”格局的基本要素之一;二是全堤穿越整个西湖水域空间,有人在堤上漫步,六桥起伏,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是观赏西湖山光水色的最佳地带;三是全堤以“六桥烟柳”和桃柳相间的植物景观特色著称,且历史悠久。当春日的拂晓晨光初启,宿雾还未散曲,苏堤上垂柳轻拂、桃花绽放,满堤红绿间错、景色如画,洋溢着春机盎然的活泼景象;四是堤上六桥各具景观特色——映波桥与“花港观鱼”景点相邻,垂柳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于桥上望湖西诸山,峰峦叠嶂,如水墨山水画,且近景有丁家山岚翠可挹,远景有“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御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景观单元

“苏堤春晓”景观单元整体由景点和景域组成,景点包括苏堤和六桥、御碑及碑亭、御书楼遗址等建筑物和构筑物要素,以及桃、柳间种等传统植物与种植方式;景域包括堤体东西两侧景域内的整个西湖水域和环湖景观,即:堤西的西里湖水域、堤东的外湖水域、湖南、西、北群山峰峦,以及湖中三岛和湖东面的沿湖景观。

苏堤和六桥

苏堤是“苏堤春晓”景观的最主要组成要素,旧称苏公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在担任杭州知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现长为2797米、宽30—40米,高出湖面0.4米。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

苏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单孔半圆拱石桥,每座桥的净跨约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桥体为条石砌筑,桥栏雕花,形态小巧、工艺精致。

御碑和御碑亭

题刻“苏堤春晓”景名的御碑是该题名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苏堤压堤桥以南21米的堤体西缘,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苏堤春晓”景名所立。碑为太湖石所制,通高2.56米,宽1.05米,厚0.22米;碑额正反面浮雕海水和云龙图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帝1699年御题行书“苏堤春晓”四字,背面刻乾隆帝1751年御题七言绝句,侧面刻乾隆帝1757年、1762年两次为该景观御题的两首叠韵诗;碑座方形。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座西朝东,面积为12.2平方米,通高4.8米。

植物特色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垂柳初绿、桃花盛开之时,绿柳如烟、红桃如雾,红翠间错、灿烂如锦。

作者: 编辑:郭媛贞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编辑、策划:郭媛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