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西湖自然山水 | 三面环山一面城 | 两堤三岛 | “西湖十景” | 西湖文化史迹 | 西湖特色植物 | “世遗”中国面孔
  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1年专题>>千年梦圆 杭州西湖成功申遗>>“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

2011年06月21日 16:19:57 星期二  杭州网

  

平湖秋月 作者:袁建晨

   “平湖秋月”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在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之一,范围约0.16公顷。该景观单元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该景观单元南宋题名之初以泛舟西湖、观赏秋夜月景为胜;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康熙皇帝巡游西湖,品题“平湖秋月”景观,定孤山东南角的临湖水院为该景观的景址所在,并沿用至今。

观赏特征

    中国古代文人曾对观赏西湖胜景有过一段绝妙的评说,提出观赏西湖胜景,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景。因此,西湖景观的观赏特点之一是月夜观赏胜于白日。“平湖秋月”景观特征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湖秋月之夜: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众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笼罩之中,产生身处月宫之上的幻境。在精神层面上,以四季中最为平静清澄的秋季湖水、最为洁净无暇的秋夜明月景观为代表,象征追求人格高洁的审美精神。

景观单元

   “平湖秋月”景观单元由景点和景域组成。景点包括:始建于清代康乾年间(17—18世纪)的水院空间、御书楼、碑亭、观景平台、曲桥、碑刻等建筑和构筑物遗存,以及荷花、垂柳、西府海棠等传统植物;景域包括:外湖水域及三岛,西湖西、南环湖群山和东岸沿湖景观,以及孤山南麓景观。

水院与御书楼

水院整体建于湖水中,由中部的长方形水池和四面环绕的建筑物构成。水池的北界即为湖岸,建有围墙;南界为御书楼;东界为东区桥和御碑亭;西界为西曲桥和月波亭。

御书楼在水院南缘中部,座北朝南,北面入口临水,南、西、东三面临湖。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构建筑,楼面阔三间、外环檐廊、面湖开敞。底层面积约150.7平方米,楼通高约10.8米。入口悬挂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巡游御题的“平湖秋月”匾额。

御书楼与北面的湖岸之间以中部入口梁板桥和西、东各一座曲桥相连。楼南有架于湖边之上的长方形观景平台。

御碑和御碑亭

    题刻“平湖秋月”景名的御碑是该提名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水院东曲桥头,原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平湖秋月”景名所立,现碑为1980年按原尺寸、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帝1699年御题行书“平湖秋月”四字。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面积15.21平方米,通高5.6米。

月波亭

    月波亭位于御书楼西曲桥头,是水院的西界建筑,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建,现为清代风格歇山顶木构敞轩。亭座西面东,面阔三间。敞轩架于湖面之上,柱间设美人靠坐栏,用于临湖观景。

植物特色

    该景观单元自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以湖中荷花、临水种植的西府海棠、桂花树、以及拂岸的垂柳为植物特色。每当秋季,水岸间呈现花影绰约、绿柳飘拂的植被景观。

作者: 编辑:郭媛贞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编辑、策划:郭媛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