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杭州历史老专家 谈“后申遗”时代西湖的保护之路 |
2011年06月25日 00:05:58 星期六 杭州网 |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 丁云川在访谈中 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存在。生活在杭州这座城市的人们,对这一汪碧水的感情,就好像望着自家院子里那棵种了多年的老槐树,熟悉、亲切,枝枝桠桠饱含关爱。 从2011年6月24日23时55分起,杭州西湖成功加入“世遗”家族,成为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 800万杭州人的世纪之梦,终于在结果落锤那一刻,圆在巴黎。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见证了西湖申遗的艰辛历程,对这片湖、这群山、这碑亭、这庙宇等等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在西湖申遗成功之际,他们想说些什么?又在思索些什么呢?杭网议事厅民生恳谈栏目特邀他们中的两位代表,共话“后申遗时代,杭州该做些什么”? 本期嘉宾: 杭州地方史研究专家、《杭州文史丛编》主编 王其煌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 丁云川 在约谈两位嘉宾之时,离西湖申遗结果公布还有不到24小时。两位古稀老人欣然答应参加节目,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演播室。 王其煌老师信心满满地说,“这一次,杭州成功的胜算很大。”这不是狂语,作为深谙杭州历史文化的专家,两位老人有这样的底气。 西湖申遗的“类别”之争 西湖申遗的过程很漫长,最早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杭州正式宣布要将西湖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行列,是在1999年。 据王其煌介绍,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四类。 “我们该如何将西湖介绍给世界?”王其煌说,在决定申遗之初,大家并不确定西湖到底属于哪一类遗产。 “当时有两种声音,表现出大家对西湖申遗的两种态度。”王其煌说,一部分人认为“西湖山水那么美,自然风光好,早就该是世界遗产了。”还有种声音“估计希望不大,西湖这些年变化太大了,老的东西都破坏掉了。” 对于西湖,王其煌有着自己的总结:西湖就是一个文化湖,她积淀、承载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中国近千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她的文化脉络是永远不会变的。 王其煌介绍,90年代初世界遗产的分类有了“文化景观”这一项,细细比对下来,杭州西湖符合该类评选的4条标准,是最有把握成功的。如果申遗成功,杭州西湖将成为目前中国国内首个湖泊类文化景观的申遗项目。 白蛇精成了爱情与美的化身?阐释诗词楹联和古典传说最头疼 “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王其煌说,这是西湖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西湖“申遗”的难度所在。 回忆自己参与申遗材料准备的日子,王其煌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译”工作。 王其煌说,日本专家非常懂中国文化,诗词楹联的字都看得懂,对西湖文化了如指掌,阐述时就要引导专家的目光穿过西湖山水,停留在那些沉淀着的文化遗存上,感受其意境,发现其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意义。“欧美的专家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介绍起来又要费一番脑筋。”王其煌觉得,单单介绍景点不成,要讲述的是一段历史。 “比方白蛇传的故事,外国专家觉得白蛇是个反面人物,法海才是为民除害。”王其煌在解释时候着重白蛇故事的演变:随着宋代社会的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崛起,老百姓逐渐不认同士大夫式的迂腐封建,开始追求自由与感情,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反而成了一种美好的化身。 王其煌说,这样讲,专家不仅能够理解这段传奇,而且对西湖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丁云川先生收藏的西湖十景文本 西子湖看山只需微仰15° 最符合人类观赏习惯 三面云山一面城,杭州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丁云川感慨,“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西湖”,纵使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的名气也很大,但将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结合得如此紧密,又与城市相连的,仅杭州西湖,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绝妙。 “从风景学上解释,西湖山水也最为符合观赏习惯。”王其煌边比划边解释,站在西湖边看山,只需微微仰头15度,就可遍览群山之秀美;西湖的水,不是汪汪一片,两堤三岛将湖面划分开来,荡舟湖面,又增加了许多趣味。 王其煌笑着说,当时苏东坡造堤,也没考虑什么美学,只是疏浚西湖时,找个填淤泥的地方,那样的大文人,做个水利工程,也能造出风雅的感觉来。 在两位专家眼中,历经各朝风雨的西子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风景。从自然形成到先贤疏浚,从吴越王朝到南宋偏安,从梁祝同窗到白蛇传说,数不尽的传说典故、诗词楹联、碑亭楼阁,道不尽的是沧海桑田人间悲欢。 保护西湖 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是对世界的一个承诺 西湖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是5000年杭州建城史的大事件。“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西湖,让城市更有品味,还要更充分地还湖于民。 两位专家认为,杭州西湖申遗与综合保护是同步进行的,两者相得益彰。对于“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之路,两位专家也提出一些建议。 丁云川认为,要尽快为西湖文化、自然景观立法,严格按照申遗文本中表述的内容进行保护。 王其煌建议,成立专门的西湖遗产保护监测中心,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长远、且有一定地位的机构。 今后,西湖的综合保护要与杭州的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王其煌表示,现在西湖景区中的很多道路,变成了城市主干道或者次干道,干扰了西湖的整体景观,增加了空气污染;丁云川也提出,要控制西湖周边文化景观、山体中的现代建筑,不要动在湖底、山中开凿隧道的脑筋。 关于西湖水体的保护,两位专家也直呼迫在眉睫。王其煌说,西湖周边决不能开采地下水,就算要回灌,也要有个科学的鉴定,不然会对西湖的地下水系产生破坏,造成地面的沉降。丁云川也表示,如今西湖水体已经富营养化,有些景点水体已经减少,要向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西湖。 申遗之后,西湖是否要限流?两位专家表示赞同。王其煌认为,西湖景区限流要具体到每一个不同的景点,进行科学的研究。丁云川特别关注木质结构的六和塔,他说,可以借鉴比萨斜塔的做法,设定时间段,游人分批进入,一来确保安全,二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寿命。 西湖如少女 永远不会老去 “保护西湖没有重点,只有世代官民的用心呵护。”节目最后,王其煌如是说。 丁云川则将西湖比作青春焕发的少女,“如今的西湖有文化、有内涵、充满活力。”丁云川说,人是会老的,但西湖这美丽的少女,永远不会老去……
|
作者:记者 郭媛贞 文 王帆 图 蓝震、沈达、徐文迪 视频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