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西湖自然山水 | 三面环山一面城 | 两堤三岛 | “西湖十景” | 西湖文化史迹 | 西湖特色植物 | “世遗”中国面孔
  当前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1年专题>>千年梦圆 杭州西湖成功申遗>>媒体聚焦>>  

西湖申遗成功了 我们每个人肩膀上的责任就更重了

2011年06月28日 06:23:09 星期二  都市快报

——专访西湖申遗专家组成员王其煌

怎么来介绍王其煌呢?他有很多身份——

原杭州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杭州文史专家……但其实,他最想表达的一个身份是,一个长期关注西湖申遗并参与其中的杭州市民。

采访王老,因为他是西湖申遗专家组中的两位杭州专家之一。

西湖申遗有个智囊团,即西湖申遗专家组,总共十来个人,大多来自国家文物局,杭州方面只有两位,一位是浙江省古建研究设计院院长黄滋,主要负责西湖申遗过程中一些古建筑的鉴定、修复,另一位就是王其煌,他几乎一辈子研究杭州地方文史,主要负责西湖申遗过程中具体景点的文化阐释。

6月23日上午,我如约来到王老办公室,10000多公里外的法国巴黎,西湖申遗正在紧张进行。

我问他,等待的心情如何?

他说,就和55年前等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忐忑、迫切,虽然知道自己是杭二中优等生,肯定能考上,但还需要那一张纸的最后认定。西湖同样也是个优等生,王老对这次西湖申遗,充满了信心。

我们的话题,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申遗构想开始。

西湖首先是个文化湖

西湖申遗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时,杭州一些搞文史的、研究西湖文化的人就提出来,西湖要申遗。

但这事,在相当长时间里,进展不大。

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对西湖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西湖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你也知道,世界文化遗产有好几种类型,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但一开始,我们只是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上争来争去。

那时,我去参加有关申遗会议,会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说,西湖还要申遗吗,这么美,当然是世界遗产了;一种说,纯粹白费力气,西湖如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申请,肯定不成问题,但现在亭子什么的都重新弄过了,难道还会成功吗?

我想,出现这种不同声音,主要问题还在于,西湖的定位问题,始终没确定。

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老实说,从自然风光来说,西湖当然很美,但世界上很多湖,不见得逊色。像有些北欧客人,就认为瑞典、挪威的一些湖,更漂亮。

当时,陈文锦(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和我几个人提出来,西湖首先应该打文化牌,她是个文化湖,承载着中国1000多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世遗组织对龙井茶提出疑问

冲击世遗官员们的眼睛,谈何容易!有时国际上的规则,外国人的角度,的确和我们有差异。

去年6月份,世遗组织派人来看过,觉得很满意,看起来事情进展很顺利,我们都大松了一口气。

想不到今年1月,又传来消息,说世遗组织在开会时,对我们把龙井茶也放进申遗文本提出了疑问——龙井茶是个农作物,怎么也来申请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他们不知道,我们的龙井茶是西湖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像白居易、苏东坡等,都对龙井茶情有独钟,而且龙井茶一开始作为禅茶,是禅和道的重要联系纽带,中国人向来讲究的是,以茶结缘。

后来,我们赶紧补充了材料,递交过去,把龙井茶和西湖文化的关系,说透再说透。

苏堤上三个大花坛为什么要拆?

为了申遗,杭州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我就讲讲苏堤上三个大花坛拆除的故事。

三个大花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姹紫嫣红地存在了半个多世纪。

但西湖申遗进程启动后,有专家来看了后,提出花坛外形是几何形,里面的花草也都修剪得整整齐齐,是西式园林风格,而苏堤是传统园林风格,讲究自然手法,两者有点不搭调。


并且,花坛指引的是一种内向的观赏,游客看到的,是花坛本身;而苏堤传统的观赏模式,应该是向外的,观赏大西湖才是苏堤的核心价值。

另外,三个环形花坛的存在,也打破了长堤以桥为节点的传统。

总而言之,专家的建议就是,拆除。

但一开始,市委市政府考虑到市民感情,毕竟,三个大花坛伴随很多人走过了半世纪的岁月,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随着申遗脚步越来越近,专家们拆除花坛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市委市政府不得不重新慎重考虑,最后下了决心。

花坛拆除后,市民表现出来的理解,是大家想不到的。我记得,当时媒体报道,很多人觉得,为了西湖申遗,这么做还是值得的,而且没有了三个大花坛的苏堤,反而更通透,堤的个性更鲜明。

你说,有这么多拥护西湖申遗的市民,西湖申遗能不成功吗?

西湖申遗

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生动体现

西湖申遗整个过程,漫长曲折,但到今天,我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感谢和感动。

在西湖申遗这个大目标下,所有杭州人、各部门都表现出来了一种高度合作、团结的精神。

譬如,宗教文化是西湖文化里很重要的一块,世遗官员现场检查,灵隐寺、净慈寺、抱朴道院,是必到的。为了不影响西湖的整体印象,宗教部门积极配合拆掉修改了一些不和谐景观。

像净慈寺大殿后面的藏经楼,造得很高,金碧辉煌,从湖面看过去,太显眼,和整个西湖景色不太搭调,他们改成了青色。

我现在一直在想,这次申遗好处在哪里?

至少有一点,西湖的定位明确了,大家对西湖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她是个文化湖,是文化景观遗产,她的很多魅力,需要从文化角度挖掘,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风景点。

西湖申遗的过程本身,也和市委书记黄坤明提出来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西湖申遗过程中,很多人再学习再认识,提升了文化品位,也找到了下一步西湖发展的方向。

西湖的综合保护脚步不能停

西湖申遗成功后,我们每个人肩膀上的责任就更重了。

在保护西湖这桩事情上,对历史,我们有责任;对未来,我们要有个交代;同时,对世界,我们还有个承诺,申遗成功了,对西湖的综合保护脚步不能停。

有很多地方,申遗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旅游人数,创造经济价值。这样的想法,杭州绝对没有,西湖景点以前大部分就不卖门票。

杭州在很多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希望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也要走出一条路子,走在国内保护世界遗产的前列。

作者:记者 陈奕 编辑:郑海云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编辑、策划:郭媛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