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街道:无障碍学习乐融融
杭报在线网友 月光蓝天摄(资料图片)
许多人的手机上订阅了手机报,每天一条彩信,短短几百字,一天发生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
江干区凯旋街道景华社区觉得这种做法不错,换了个模式,在社区里推出了袖珍“导读”,用于社工队伍的培养。
“导读”每日一期,以新闻性、必要性、生动性为主旨,内容包括《时事一点通》、《社区动态》、《最新政策》、《学习园地》、《开心果》、《科海拾贝》、《生活健康小常识》等板块。
“一开始是想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网上办事的功能,通过记录下每一天社工的工作、发放一些会议通知,后来发现这个平台很好,于是交给每天值夜班的社工一个任务——浏览网站,并采集编辑国内外新闻和社区‘要闻’。”社区书记陆海燕这样告诉记者。这些信息直接被传到社区内网,供社工浏览、评比,第二天其他社工一上班就能看到这个“导读”,不但对上一天的工作了然于心,而且掌握了最新的新闻和知识,大家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另一方面,每天社工把收集到的信息打印出来,张贴在社区宣传橱窗,居民每天也能读到新内容。
像这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这个街道还真有不少。去年以来,凯旋街道一改过去那种“坐课堂、听讲座”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推出了许多“秘密武器”,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当属“无障碍学习功能体”。
凯旋街道有许多在杭州顶有名气的社团,比如景新社区的书画苑、庆春门社区的集邮缘谊会、金秋花园社区的剪纸轩、南肖埠社区的布艺坊。但在以前,这些社团只对所在社区、小区居民开放,隔壁社区的群众即便“眼红”,想学书画的技巧、集邮的知识、剪纸的艺术等等,但往往入不了门,最后的结果就是文艺骨干多、能力强的社区气氛越来越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辖区的14个社区按照不同特色和资源分布,分成6个学习功能体。简单地说,就是结对子,打破各个社区、小区之间的‘围墙’,送服务到居民家门口。”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余娟英说,成立学习功能体后,无论哪一个社区推出了新的学习内容,其他社区的党员群众只要想学,不设围墙的学校
杨蓥晖
恰巧,前阵子约了景新社区的助残员王新枝做过访谈,她自身残疾,却还带着几个残疾人徒弟做着景泰蓝画,用作送给外宾的礼物,从王新枝手把手教的细节来看,凯旋社区在学习的形式上,是很有创新的。
当然,不仅只是王新枝,该社区还有更多师带徒、结对子、翻“围墙”的学习方式,文中已经阐述,这叫“无障碍学习功能体”,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不设围墙的学校”——只要市民想学、乐意学,都可以打破社区地域限制,参与其中,寓教于乐。
话说回来,凯旋社区能发动这么多群众自发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有着老街坊、老邻居熟络的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社区工作接着了地气,你看,弄个“洋气”的讲座没人听,发个生活健康的常识短信,别人却看得津津有味——路子对了,形式就大可创新了,最终能在这所学校“开卷有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