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议:“错峰”通行可行吗?(图文、视频) |
2011年08月24日 13:09:16 星期三 杭州网 |
杭州网讯 由“错峰”引发的“治堵”讨论,近日来深受网友关注。由“杭网议事厅”采写的报道《缓解杭城交通拥堵 期待你的三十六计》(点击查看报道),让很多网友都打开了话匣子。 昨天(23日)上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系主任范柏乃、私家车主代表吴恺、无车族代表吴强,来到杭州网演播室,开启“杭网议事厅”8月热点热议话题:杭州主城区实行小型车“错峰”通行,你觉得可行吗? 若长期执行“错峰” 还有很多细节待商榷 “错峰”虽好,长期执行却不容易。几位嘉宾都表示在八残会期间实行“错峰”,大家都能理解也会支持和配合,但如果长期执行“错峰”通行,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商榷。 浙江大学的范柏乃教授说,目前的“错峰”方案里规定的是早上7点到8点半、下午5点到6点半,总计3个小时的时间段。但开车时间很难精确控制,如果到时车辆还在路上,停下来会妨碍路面交通,继续前行又会违背政策,的确很难处理。 对于“错峰”时限制全部外地牌照车的做法,网友吴恺也提出一种很难量裁的特例:省内其他城市的一些患者,经常选择清晨出发来杭州看病,而他们到达杭州市区的时间就是早高峰。“如果对这些车辆也‘错峰’,快到医院了还叫人家停车限行,好像不太人性化。” 网友吴强认为,执行“限行”方案前,宣传力度一定要跟上。宣传范围不仅仅在杭州市区内,因为涉及到外地牌照,至少在这些车辆到达杭州前,就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措施,以便调整出行时间。 专家献策:像计算碳排放量一样做通行权交易 依靠“错峰”手段能缓解拥堵吗?浙江大学的范柏乃教授认为,短时间内应该可以奏效,但如果要形成长效机制,难度比较大。 与“错峰”相比,范教授更看好其他一些能减少开车的办法。比如,由单位出面奖励步行上班的员工,既让员工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私家车出行;再比如,在非高峰时段推出免费公交,让一些对票价敏感的市民主动错开出行时间,那么因为怕挤公交而选择自驾车的人就不会再有顾虑了。 访谈中范教授还透露说,目前他正在做一项关于通行权交易的研究。他介绍说,与排污指标、碳排放量一样,交通参与者在理论上也可以进行通行权的配额。通过彼此间的配额交易,出行次数多、间接造成拥堵的车辆,就必须以购买通行权的方式向其他交通参与者进行补偿。 旅德网友经验:路口“渠化”有待改进 私家车主、网友代表吴恺大学时主修的就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而后在德国生活了十多年,对于中外城市交通管理制度比较留心。在他看来,杭州的交通拥堵不仅是因为车辆增多,更大程度是因为道路设计规划有待优化。 吴恺举了一个路口“渠化”的例子。“渠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路面标线让车辆进入相应的“渠”,控制车流,减少彼此间的冲突。但吴恺发现,杭州很多道路的“渠”并不明晰,经常是车辆开着开着分割线就中断了,车道也突然增加或减少了一个。 吴恺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增减车道是充分利用地势,使道路容纳下更多的车辆,但事实上,每次车道数量一改变,几个车道上的汽车都得减速、抢道,既降低了通行速度,又增加了车辆碰擦事故的发生率。 “路口车道一改变,所有的车都挤在一起,整条道路想快也快不起来。” 无车族期望:盼公共自行车再给力些 公共自行车是网友吴强的主要出行工具,在感叹杭州这种公交工具很给力的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意见:是不是应该等公交设施都完善了,再全面推广“错峰”措施? 吴强说,骑公共自行车上班时,会碰到车辆已满还不掉的情况,让人觉得很尴尬:“难道上班后还要溜出来还车?” 与公共自行车网点常满的情况相比,吴强觉得杭州公交车更有改进空间,比如站点覆盖面还要加大,比如“公交优先”的优势还没能凸显出来。 而对于“公交优先”的问题呢,几位嘉宾一致认为,正是因为快速公交常常“快不起来”,才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家车出行。网友吴恺从德国公交车的运作方式中,提出了两个“公交优先”的办法:一是为公交车添置专用的信号灯系统,当公交车通过路口时,其他信号灯一律变红灯,依靠技术手段强制社会车辆为公交车让行;二是在医院等大型公共场所架设公交车专用的小型天桥,将公交车站台与医院二楼大门合并,乘坐公交车的人可以直接进入公共场所,其他车辆则只能在一楼大门口排队上下客。 相关新闻: |
作者:记者 周曦/文 陈焕 徐文迪 沈达 沈霖/视频 沈达/图 郭媛贞/主持 编辑:谢洁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