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提官员财产申报 八年上书公车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连续5年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连续七年七次提出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议案、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已连续八年上书两会,要求进行“公车改革”;曾是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沈士团被称为“4%专业户”,为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这一目标,奔走呼唤了10年;全国政协委员蒋洪期盼阳光财政,“盼得头发都白了”……
这两天,这些“较劲”于某个议案提案,致力于推动某项改革的代表委员,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韩德云说,如果明年还能继续做全国人大代表,他可能会继续提官员财产公开问题,但若是这个建议完全失去关注,他一个人再提也没用了。叶青也说,他的车改,连他“一个人的车改”在内,只影响了单位“1.5人”。
这些代表委员的“倔”和“死磕”,让人心生感动,正是他们的执著,换来了不断的进步——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正在实现,“三公消费”公开逐步推行,中纪委最近对官员财产公开的回复是“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已着手起草建议稿”,个税起征点在慢慢提升……
《新民晚报》说,一项良好的制度立法要想尽快实现,绝不能单纯指望民意在空旷地带孤单地呐喊,更不能坐等着相关部门来回应。在两会之外和之后,同样要有一种宽敞的路径,来形成更为强大的“民意接力”效应,使代表公共话语权的民意不会被搁置在一隅,从而催发相关部门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青年报》说,“老生常谈”屡受关注,因为它们关乎权力的监督制约,关乎政府的高效廉洁。不得不遗憾地说,执著于此的代表委员并不多,而那些“较劲”的改革,往往直指当权者的自身利益。而在代表委员中,官员又占有相当的比例,有多少人能举起刀来革自己的命?即便能够高风亮节,也有诸多利益牵绊,也要顾忌同僚面子,讲究官场规则。
想要敢于直言者越来越多,想要改革少一些利益阻挠,改变代表的官民比例势在必行。明年,将首次按照城乡同比例选举出新一届人大代表。提交本次人大会审议的《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是自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以来,第一次就该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让官员代表革自己的命,只是一种道德期盼,让不同的利益阶层进行平等充分的博弈,却是制度的必须。当代表中的“民”越来越多时,“死磕”的代表会不会多一些,从而,指向官员、指向权力的变革,会不会更容易?
综合新华社新华网、央视、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