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给了 准生证 ,更要给 国民身份待遇 ”——三位代表委员为创新药物发展“号脉”
“给了 准生证 ,更要给 国民身份待遇 。”
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脉”创新药物发展,发出共同呼吁。
提升医药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提升我国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说。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的话,又一次触动了这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心痛之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药物制剂第一生产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国离制药强国仍有较大差距,创新药物较少。
创新药物难于面世,有多方面原因。代表委员认为,原因包括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不健全以及新药审批准入制度不完善等。
“辉瑞、罗氏、默沙东等药品生产巨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在10%以上甚至超过20%%。”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认为,国外之所以能够产生大型制药企业,科研投入大是主要原因。
政策环境也十分重要。为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美国政府制定了减免纳税、联邦经费补贴、加速新药审评速度等措施。印度政府也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府奖励等优惠政策。
近年来,各大跨国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使药物研发的竞争更显激烈。闫希军认为,如果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创新能力不加以提高,民族医药工业市场竞争能力将处于明显劣势,直接影响我国药品战略安全。
创新尴尬:有了“准生证”却没有“国民身份待遇”
2010年8月,一则消息引人注目: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成为首例进入美国三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
“复方丹参滴丸有望成为防治重大疾病的世界性药物。”闫希军透露,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10多年间这一现代中药已连续多年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成为创新药物的代表。
然而,由于政策机制不完善,许多创新药物往往遭遇有了“准生证”却没有“国民身份待遇”的尴尬。
“定价低、进入医保目录难等问题,使我国创新药物无法享受国民身份待遇,难以获利。”闫希军说,目前我国药物价格政策中没有完全将创新药物的价格区分,有的甚至与仿制药品一视同仁;“唯低价取”的招标制度,也使创新药物因价格相对较高难以进入医院销售。
“对进口药物的过度保护,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创新药物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对进口药物价格相对较高的现象提出质疑。
“有一种现象引人思考。”闫希军说,我国创新药物上市5年销售过亿元人民币的品种寥寥无几,有一些品种的创新药物甚至上市多年仍处于亏损状况。
构建创新药物“绿色通道”
针对目前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存在的种种问题,三位代表委员建议,构建创新药物“绿色通道”,推动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蔡东晨认为,政府应当加强对医药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制药行业健康发展。
闫希军建议,应严格“新药”标准,加快审评进度。在保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快对新药一期临床申请批件的审批速度。同时应尽快细化特殊审批药品遴选原则,缩短特殊审批资格审批时限,以更好达到激励创新的初衷。
鼓励创新药物,应该合理定价。吴以岭建议合理制定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中专利药的价格,让老百姓能够用上医药创新所带来的疗效确切的好药。
三位代表委员还建议,应对现有自主创新药进行整理,把更多疗效确切的创新药物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