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在家里坐着没事情做,想出去玩又怕让子女担心,想为社区做点事情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恐怕是城市空巢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在杭州各社区里,独居老人数量也颇为众多。
如何让空巢在家的父母感受到晚年的幸福,成为本次为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中,众多市民急切关心的话题。
市民齐晓琳、倪娜表示,中国社会文化对老人进养老院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障碍”,从而引发老人独居现象突出的问题。为此,她们向党代会提出建议,在老人生活就近区域建立“养老托管所”。
她们在建言中表示,托管所应该是“日托为主,全托为辅”的形式。老人可采取“走读”形式,晨入夕出;或者“白加黑”,也可以选择留宿过夜。托管所可以安排常规性各类适宜老人的文化、体检、健康讲座活动,定时定期组织近距离外出活动,提供教师、管理人员、场地和其他必要设施设备,解决老人三餐以及服药等老人所需的基本服务,主要解决老人独居孤寂和生活照料的问题。
在托管所运营资金方面,她们认为可以由政府补贴、社会投资、自费部分构成。她们表示,和传统的养老机构相比,养老托管所对场地、设施的要求更简单:用房面积不必太大,有一点活动场地,备一些简单家具,购一些文娱体育用品即可,投资不多。工作人员略懂医务常识即可应急。托管所收费不高,绝大多数老人都可承受。白天到托老所,晚上回家仍可享受天伦之乐,容易为老人接受。老人在一起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弈棋,增加老人间的沟通。
60多岁的市民金德意是拱墅区的“十大道德模范”之一,他所在的田园社区独创的“话疗”深受社区老年人好评。此次活动,他以田园社区为范本为党代会发来建言,建议推广这样的形式。
他表示,田园社区党支部牵头在2006年1月成立了“关爱老人话疗俱乐部”,组织6个话疗志愿者小组,利用老年人聊天室,采取定期集中话疗和组织志愿者定期结对上门话疗两种方式,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排解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则分赴他们家中,陪他们聊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市民王珏则建议可以在社区内成立“关怀老年人志愿者协会”。他认为,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社区里养宠物狗的家庭日益增多,很多老年人也非常喜欢宠物的陪伴,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养宠物,所以,可以鼓励有爱心的家有宠物的家庭,与自己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结对,认养一户空巢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