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上午好!很荣幸这次能够被邀请过来参加中国(浙江)网络媒体创新发展论坛,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主要是讲一下腾讯网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上的一些发展,给大家一些经验。主题是腾讯网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讲一下腾讯网在移动互联网的强势浪潮下,我们做了哪些转型和尝试,也希望各位在座的网络媒体同行们吸取我们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我们走过的弯路。
在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想和大家先做一个回顾。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在20世纪最后的5年,也就是1995年到2000年的时候当时一些比较热门的关键词,我昨天晚上在酒店的床上自己闭着眼睛想了一下,有香港回归,有澳门回归,但是有一个词是肯定抹不掉的,就是互联网。在那五年当中,无论是你在国内的各个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互联网成为头条,1995年之后互联网才开始真正进入整个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当中。一转眼我们来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初,互联网已经不像90年代末期那么神秘了,已经退去它神秘的面纱,相应的互联网的变形出现了,就是我今天想探讨的一个主题,就是移动互联网。
而在移动互联网来到之后,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像刚才教授说的一样,我们要开始做一些新的变形,像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转变,我个人对他的观点非常赞成。以前互联网在传统的PC端会受很多局限,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可能会像空气一样会慢慢渗入我们的血液甚至每一个细胞,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在这样大的浪潮下,我们网络媒体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我想今天跟各位一起探讨的。
今天分享的主旨大致有六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讲一下整个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趋势。第二个板块是腾讯公司在整个移动端的布局和产品的小简介,第三和第四个板块是围绕着腾讯网络媒体的一种核心产品、新闻客户端来做一下它的诞生背景以及定位内容功能推广简短整个介绍。第六和第七主要是结合了我们区域网络媒体这一块,包括腾讯客户端的区域布局,以及想和各位畅想一下我们区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该有的尝试。
第一个,我个人认为PC到移动端是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为什么呢?我简单分析了三个原因。第一个,这是整个大的互联网环境的改变。第二个,是整个用户习惯的改变,第三个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改变。第一个,环境的改变,这里有一组数据,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以及网民占比,这是来自于CNIC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这时候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5.91亿,手机网民规模是4.63亿,较2012年底是增加了4379万人,手机网民的占比平均达到了78.5%。大家可以看一下在2009年12月的时候我们才大致在2.3亿,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整个已经翻番了,到了4.63亿了,整个占比也从60.8%提升到了78.5%。除了整个手机网民规模的变化之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下整个互联网的普及率。在2013年上半年的时候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4.1%,整个较2012年的环比是提高2个百分点,这组数据的价值不是特别大,但是下面一组数据的价值会比较大。在2013年上半年新增的部分网民当中,有70%都是使用手机上网的,就是在2013年上半年甚至2013年下半年甚至2014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客户或者新的网民用户,他们不再通过传统的电网和笔记本来进行互联网的使用和享受,纯是通过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来享受我们互联网的资讯和服务,手机和整个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我们网民的第一来源,这个信息对我们在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整个大的宏观用户的数据的趋势之外,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具体到企业的。这一个聊天工具可能大家还比较陌生。这是韩国版的微信,在韩国本土已经非常受欢迎的,这家公司正是基于这个产品,现在营收也非常好,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整个流水营收已经达到了2亿美元,主要是在韩国的本土市场,相对于我们国内来说整个市场规模是比较小的,其中手机游戏这一块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60%,是腾讯目前内部在学习的一家公司,我们也在发布我们微信的手机游戏。
除了游戏这块,来看一下互联网广告。Facebook可能在2012年的时候很多学者或者是大佬们都在猜想,这家公司在移动端找不到盈利点,他们的定位很牛,可能富可敌国,未来的用户群很大,但是在移动端如何盈利,在2012年底的时候没有找到,但2013年整个公司从菲欧到下面的基层员工都做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转型,在2013年的时候一年的广告收入有41%都来自于移动端,而且正是因为移动端的收入增加,使它的股票大涨。最下面电商这一块,就是在座非常亲切和熟悉的阿里了,今年的天猫双十一整个销售额是达到350.19亿元,其中手机淘宝APP就为它贡献了53.5亿元的销售额,就看这53.5亿可能在2013年的时候只占了销售额的15%,但是相较于2012年的淘宝是5.6倍,增速是非常强的,完全超过了PC上的增速,这个环境的改变,无论是宏观的用户规模以及具体到国内和国际的各个游戏类企业,还有我们的社交广告企业,以及我们的电商,整个移动的增长非常迅速,如果还是有着传统的PC形式不放,可能在未来的一些用户吸引以及在盈利上,会走得比较靠后。
除了环境的改变,还有一个就是用户习惯的改变,这里有一组数据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是在2012年7恩月份的时候当时是移动互联网的上网时长首次超过了PC,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一个大时代要到来了,果不其然,而且两者的悬殊在不断扩大,到了2013年3月份的时候,两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29%。具体来解释一下,更多的用户已经在PC上的上网时间越来越少,可能我以前一天在PC上上一个小时,在手机上可能只上10分钟,现在到了这个时候我在PC上一天只上10分钟,更多的时间通过手机来上网,看资讯、游戏、通讯。
具体来说移动端的客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是多场景,在PC一些传统的场景,在家里面或者是在办公环境,在移动端的场景无处不在,可以在家里在地铁和可以在私车上,也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在我开会的时候,大家也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场景非常多变。另外一个是碎片化,在PC上来说整个用户的消费时间是比较整片化的,比如一些大学生,他们可能就是在晚间或者是在午间的时候一个小时或者是两到三个小时都是整片的时间。而到了移动互联网如果是以前的微博,现在的微信,还有新闻客户端,它们是非常碎片化的,可能一次用户上网时间短可能就只有10秒到30秒,长的也就5分钟到10分钟,跟原来的完全不同。第三个是高频度,刚才也说了和多产品是对应的,像以前PC上的用户,一天上网的次数,开电脑关电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体会过,非常麻烦,如果你的内存低或者是硬件配置低的话,开机一次要三到五分钟左右,但是在移动端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你随时拿着手机就处于浏览状态和待机,一秒钟就可以实现了,非常方便。
除了用户习惯的改变之外,还有一个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改变。生态系统的改变在我个人来看,主要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现在整个互联网的大佬们都在积极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因为抢到了入口,就相当于抢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张船票。说一下阿里,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熟悉,除了他们的传统电商板块之外,他们也开始接触其他的产品,推出了“来往”产品,也经常跟腾讯做一些公关。腾讯也非常欢迎,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做阿里,我们共同来进步。除了他自己研发阿里产品之外,又开始做收购的工作,比如说收购了UC浏览器,因为浏览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陌陌的产品也开始收购,包括高德地图,阿里整个的布局也是非常的广泛,只要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它几乎都不会放过。
再来看一下另一个巨头百度,百度在座的也知道它有多牛,在移动互联网这一块,它目前除了有传统的手机百度,还有百度影音,以及现在很多包括收购的一些手机助手之类的,用户规模上亿的也有超过10个APP了,也非常可观,现在的业内人士预测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下面一个可能不是大佬,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一些特点,我自己对网易的产品比较感兴趣的是网易新闻客户端,在业界是比较牛的,是属于几大门户当中做新闻客户端做得比较早的,也做了一些精品原创。除此之外它的云系列也相当不错,包括云阅读和云音乐就通过阅读类和音乐社交类也积攒了一批在移动端的忠实用户,除此之外还做了易迅,可能声势上没有那么浩大,就看未来的发展。
整体来看,无论是从用户的习惯还是整个生态来看,互联网变了,而在互联网变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给大家看一下腾讯在变的浪潮下我们是如何做的。首先还是两款各位都非常熟悉的产品,我相信大家的手机里都有这两款APP,就是手机QQ和微信,这两款也是整个腾讯公司在非游戏应用里面,就是日常活跃用户排到大中国地区前5名,我们整个腾讯也是借助于这两个王牌产品来开拓我们新的疆域和市场。比方说在手机的安全领域,我们现在开始大力推广QQ手机管家,在浏览器方面也在努力做一些新的用户体验和优化的推动浏览器。在游戏类主要还是绑定了微信这一块做了尝试,比如说我们推出的打飞机游戏,后来又有节奏大师,包括现在的天天系列,用户还是比较认可的。然后电商这一块,我们主要是以易迅为平台,易迅现在也开始绑定了微信,以微信为入口在做每日精选用品的一个推广,希望用户能在我们微信平台上除了能够社交,除了娱乐,也能够实现一些购物。在传统而言,包括QQ空间,现在也是在大中国地区活跃用户排到了前5位。除了在做一个独立的APP之外,我们QQ空间也在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研发。比如说我们的QQ水印相机,目前取得的成果还是非常不错的,用户的支持度还是挺高的。这几块可能离我们在座的各位比较远,不是我们的网络媒体这一块,具体到腾讯网络媒体在移动端的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
首先整个腾讯网还是依托于整个腾讯的新闻客户端来做的,整个腾讯新闻客户端就像我们的平台型产品,是更多大众可以接受的。对很多人来说有一个获取的必要性,而在这个平台型的产品基础上,我们再做一些平台性的开发,比方说一些财经类的用户,可以来我们这儿看股票,就推出了相应的自选股,只要进入腾讯新闻客户端的财经频道,就能来到这个APP。然后在体育类的我们做了看比赛,就为了方便更多的球迷能够随时看到最新的比赛。在杂志阅读类我们也和很多杂志进行了合作,就是阅客。在房产咨询类我们也做了看房的相关结合,随着4G时代的到来,我们也非常重视视频的结合,现在也在大力发展视频在移动端的一些体验和优化,除了传统的这些领域之外,这块主要是偏于资讯和传统类的,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这个产品就是微博后时代的产品。微视,微视主要是8秒的短视频,介于4G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用户开始用视频来交流,我们就推出了一个以视频社交化的一个产品微视,现在也是我们腾讯整个网力推的一个产品,如果在座的各位想尝鲜都可以来试一下,非常好玩。我们浙江首推的黑板报之类也在开始和我们尝试和微视合作,我们也非常欢迎。
总的说来整个腾讯公司都是在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步伐,无论是从我们传统的QQ还是新兴的微信以及电商领域,我们的一些安全领域,包括我们的网络平台领域,因为我们从马化腾的层面到我们的基层员工,我们的危机感还是非常强的。各位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行业,现在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的变化更快。如果我们腾讯在今天各位看来还是比较牛的一家企业,但我们一旦错过了这么一个浪潮,可能下一个10年腾讯将不再是腾讯。所以我们也在和各位一起努力,迎接着这个时代的到来。
下面具体说一下我们整个腾讯网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首先我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以用户获取资讯的方式把新闻的发展分成了四个方向,一是阅读,比较好理解,就是传统的纸质媒体,通过报纸和杂志来获取资讯,这个比较早期了。从我们国内来看从阅读变成watch,是在20世纪60年代了,当时有了中国第一档新闻类电视栏目,就是新闻联播,开始逐渐培养用户通过电视来获取资讯的这么一个习惯,这个习惯还是维持了比较久。到了第三个阶段有一种新兴的形态出现,就是到20世纪的9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有了雅虎这一类的门户网站,在国内有一些海归模仿,就有了现在的新浪网、搜狐网,这些门户网站开始不断地培养起了用户通过鼠标、通过电脑点击来获取资讯的方式。而一转眼又到了21世纪新的一个10年,这个时候由于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网速带宽的不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新闻客户端新闻来获取咨询,这个时候新闻就不再是点击,新闻变成了是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触摸我们的新闻,用户的活跃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而这是随着新闻客户端这么一个时代的到来,各个大佬都在抢占这一块市场。
我们来看一下整个新闻客户端市场的规模。这是艾瑞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及预测,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吞吐量达到了2.85亿,环比2012年年底增加了23.9%,渗透率56.3%,大家看一下可能才2点几亿非常少,但是这个行当发展两年的时间非常短,在短期内能出现这种爆发式的增长,非常值得我们探寻。而当时的预测是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整个用户规模会超过4亿,我目前了解到已经达到了,远远超过了4亿,可能在2014年会有更大的发展。
具体来看一下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特点,或者是我们产品的一些特色。我个人把它简单地总结了四个点,首先就和刚才结合我们移动端用户的一些用户习惯,比如说它的碎片性,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抢占用户的碎片时间,我们还是坚持在腾讯新闻实时看,以新闻专业角度的实时性来服务我们的用户,希望以我们的专业化来达到用户的需求。而除了碎片时间的专业化之外,我们也在用我们优质独家的内容来吸引一些深度的用户,除了在PC端的传统的经典栏目,比如说各位可能也了解到我们的《金话题》、我们的《活着》、我们的《中国人一天》,这些PC传统栏目都有移植到新闻客户端上。除了复制过来之外,我们也做一些新栏目的研发,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新闻歌有了午间版和晚间版和新闻用户板,好评度非常高。包括现在的《我爱问编辑》,我们开始也在内部更加结合移动用户的习惯来推出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栏目和产品。还有刚才各位都有说的微信公众帐号,我们也非常想用好这个资源,在腾讯新闻客户端上也开了一个订阅的板块,订阅的板块主要是跟各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帐号合作,把各家媒体的优势资源和精品栏目复制到我们的新闻客户端上,因为我们的新闻客户端是一个平台的产品,也欢迎在座的浙江媒体大佬们有好的内容来和我们新闻客户端合作,复制到我们新闻客户端。第四个点是垂直化,可能刚才讲的会偏资讯多一点,但是毕竟腾讯这个公司是比较泛性的公司,我们不仅仅是提供咨询,我们也在提供很多垂直化的一些生活服务,你来到我们新闻客户端,除了可以看新闻,看咨询之外,也可以来我们这儿定电影票,可以来听QQ音乐,可以买股票,我们都是支持的。也在越来越多的介入一些垂直类的应用,满足不同城市的需求。这大致是我们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特点。
具体来看一下腾讯的网络媒体在移动端这块,如何把这些一级的用户都导到网络媒体平台上来的,这首先还是刚才说的两个,我们作为腾讯网的人说抱大腿,就是手机QQ和微信,如果抱不了这两个大腿,可能我们腾讯网在用户的档位上会成为问题,还好有这两个大腿。现在我们在微信和手机QQ上都有一个腾讯新闻的插件,这也是微信上唯一还保留下的一个固定插件,很多用户通过每天打开微信或者是手机QQ之后,他就可以进入到下面这个图当中的腾讯新闻的面板,如果他对推荐的4到5条新闻感兴趣,就可以相应点击进入到新闻的底层页面,有两个选择,如果你下载了腾讯新闻客户端,就会提示你点击更多资讯来到腾讯新闻客户端参加互动和分享,如果你没有下载,他会提醒你下载,做了一个内部的软广植入。当你通过这两款社交产品来到我们的新闻客户端之后,可以进行海量的资讯阅读了。这时候我们会插入一些垂直类的应用,比如刚才说财经,我们就会在频道的新闻客户端首页出现一个悬浮框,以财经为例就会有一些股票,这些股票可能是你最新关注的公司的股票,如果你对这个股票感兴趣,你再点击一下就可以进入右边的页面,进入右边的页面,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最新的股市行情,就来到自选股的APP,整个操作如果各位有是过的还是非常便捷的,几乎不会给你造成障碍。在这种便捷式的操作下,我们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进入我们到腾讯网络媒体的移动端的产品。
这里给各位提了一个小建议,各位如果今后要做APP,在整个用户的转化上要非常努力,花更多的财力和人力,如果其他的内容都做的非常好,如果用户不能导入进来,在你这里的阅读成本非常高又难度非常大,即使有再好的内容可能也不会选择你的产品。
具体给大家介绍的是腾讯新闻客户端,目前主要是指安卓用户,因为安卓用户是我们的大头。腾讯新闻客户端IOS用户,包括IPAD占比为15.2%,安卓用户的占比为84.72%,可能我们在座的各位还是属于比较中高端的用户,可能用IOS的更多,但是投入到更广泛的市场,安卓用户的确是非常海量和巨大的。而具体来看,整个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目前在手机上覆盖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4亿,我们的DV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而腾讯新闻客户端整个用户总量已经超过了1.4亿,日均的浏览量就PV超过了6亿,这个数字对我们大的互联网公司来看也不是特别牛,但是我想提醒一点的是整个产品才做一到两年,在这个时间里已经达到了我们整个腾讯网在PC上的8-10年的用户规模,通过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腾讯网8-10年的任务,这点来看还是非常惊人的,就是我刚才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这点也可以作证这个论点。
具体来看区域,我们目前在地方区域做了一个地方站页卡的产品,目前有覆盖12个省市地区,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广东,因为整个人口基数大,用户比较多,整个用户的占比达到了13%,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浙江和江苏,占比都是6%,这两地的用户规模也都差不多。我们整个页卡的区域这块,覆盖用户占整个占比的57%,日活跃用户也超过了5700万,具体到我们浙江省,已经超过了400万,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源源不断的增长,涨幅通过我们目前的观察,涨幅平均达到了环比20%以上。
我个人因为主要是做新闻客户端区域这一块的产品,我简单把我们地方区域的产品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期,我们最早做区域性的融合的时候是在去年10月份左右,首先选择的是广东和重庆,这两个市场非常不同的省份来做,在前期我们的运营商又是主要强化它的运营规范,就是让客户能够看到合格的资讯和合格的新闻,然后渐渐融入一些区域生活的概念。到了现在经过一年多的沉淀,我们开始有了新的尝试,我们现在的一些尝试主要是打造我们移动端的原创栏目,通过我们的原创资讯栏目和原创便民服务的栏目,来增强我们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增强我们整个产品的黏性。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包括我们的区域产品和总部的各个频道来比,我们的黏性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我们的区域阶梯性比较强,要争取成为区域移动生活及资讯的第一入口,可能我们整个新闻客户端地方类的产品不能提供更多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区域用户通过这么一个页卡来到我们这儿一起看资讯,一起娱乐,一起聊天,一起社交。通过目前一年多到两年多的积累,做移动端的运营,也总结了一点小的经验,各位可以做一下小的参考。第一,分时段运营,满足用户不同的场景需求,因为他的确是多场景的,用户在早间、中午、晚间,随着他场景的不断变化,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早上的时候他可能真的是需要当天最热门的头条和资讯,而且不需要多图片也不需要视频,因为很多时候是在交通工具类看新闻,那时候受制于流量的限制,不适合于看大流量的新闻和长篇幅的东西,就要根据各位具体尝试来安排。第二是要内容精简,实用和趣味并重,精准也受各种区别性流量的限制影响,实用和趣味并重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很多前面的大佬们也讲了,现在内容的分享传播的时长非常高,而从我们目前的监控来看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都是用户最爱的分享,我记得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四川雅安地震的时候用户的分享非常高了,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健康类的,成都也特别热,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夏天的时候要如何避暑,用户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四川雅安地震,有时候很多东西我们会想不到用户那么喜欢分享这个东西。第二就是在数据监控和分析上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第三个是被窝理论,这和PC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区域的地方站编辑,他们值班一般在晚上大概9点到10点,你们有可能都下班了,但可能在我们移动端,从目前一年观察到的数据,晚上10点恰恰是用户的高峰期,很多用户会关掉电脑来上床打开手机来看资讯或者进行一些活互动,我们现在也开始针对晚间的需求,开发一些相应的栏目板块,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最后一个点是作为一个一线的运营者,可能各位都是大佬,都可以灌输一下一一线的编辑,可以了解产品的相关功能,因为很多在移动端的用户都非常喜欢新潮的功能,如果有新潮的功能,以一线的编辑不及时推动给用户,可能用户又会跑到别的平台上面去了,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最后还是想给各位区域的大佬们一起畅想一下我们区域网络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应该做什么尝试,我个人总结了两个方面,第一是独立的APP,就是尝试做新闻客户端的产品,但是新闻客户端产品有它的优劣势,它的优势是比较显著的,可供性高,功能也很强大,可以想怎么样写代码就怎么样写代码,只要你够牛,有足够的钱可以把它交互性和用户体验做的特别好,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劣势,劣势首先是开发、推广、运营成本非常高,其实开发一个独立的APP,可能你给我5000块,我就可以叫我的小团队来给你开发,非常简单。但是我可以跟你打赌,开发了那个APP之后,可能用了一次不会再想用第二次,因为交互特别差。开发还好,推广这一块更花钱,现在优质的内容推广渠道越来越少,这点可能就不是你几百万可以解决的,如果想整个推广到省内或者是推广到全国,成本特别高。然后运营这一块也是。第二个劣势是用户触达率非常低,我们了解到,只有5%的APP是用户在用的,95%的APP都是一些僵尸APP,根本就没有用户用,即使下载了也没有用户触动它。第三个是黏性普遍较差,每个用户的手机中装的APP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打开APP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除非黏性比较强的,电商类的、QQ或者微信之类的黏性稍微好一点,其他小众类的可能黏性要稍微弱一些。在这么一个特点之下,我这里给各位推荐了另外一个比较便捷的渠道就是我们的微信公众帐号,现在相信很多大佬已经开通了,做了很多尝试,未来它的发展也会给各位提供越来越多的数据接口和功能。它的优势是比较清朗化,有独立的生态链,因为随着微信整个用户规模的增加和整个影响力的增加,有越来越多媒体、商户,我相信各位在目前的生活当中,二维码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元素了,不管是媒体还是商家,它的生态链在不断地完善,除此之外它的开发、推广、运营成本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在开发这块,微信已经给各位提供了最基础的功能,比如说新闻编辑、新闻推送,现在也给到了一些API的接口,各位可以做一些独立定制的特色的东西,还是非常好用的。在推广这一块,也是只要一个二维码,它可以绑定在各位的门户网站的首页上,可以绑定在你所有的想要的东西上,因为二维码也非常的轻便化。还有运营成本非常低,你要运营一个独立的APP,要培训一个编辑,可能要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要培训一个运营微信商的编辑,如果那个编辑有IQ是合格的,我认为一天就可以了。还有一个优势是社交关系链非常强,比较容易触到高用户。刚才也给各位传达了一下,整个微信产品的黏性还是比较高,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地域号、服务号来获取一些服务资讯,所以相对来说只要你的地域号做的不够优秀,用户还是非常接受你的,也是比较容易触达用户。当然虽然我是腾讯的,也不得不说,公众帐号还是有一些劣势。第一是可控性比较差,掌控权还是掌握在了我们微信团队张小龙张总的手中,他是一个非常追寻极致用户体验的老大,当很多东西影响到用户的阅读和体验的时候可能会坚决砍掉,这可能对用户的商户和媒体运营者来说有一点影响,但这个毕竟还是可以谈的。第二个劣势是较独立的APP单一一点,但是作为一个基本的媒体需求是可以达到的,你和资讯的推送,新闻的定制,包括和用户的互动,这些板块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我今天的大致主题就讲这么多,如果各位在下面要一起探讨一下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如何发展或者做一些尝试,可以随时和我联系,谢谢各位的聆听,谢谢各位来宾朋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