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省角膜捐献001号志愿者朱强荣
不久前的一天,朱强荣骑着小电驴赶往杭州市红会医院。“见到你,我就放心了!”病床前,决定身后捐献眼角膜的许保卫,拉着朱强荣的手说。
这是朱强荣劝捐成功的第935例捐献志愿者。
朱强荣,浙江省“身后捐献角膜001号志愿者”,也是我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从1997年起,他便做起志愿者。10多年间,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成功劝说100多人捐出角膜,使200多位盲人重见光明;劝说4人捐出器官,使10多个生命垂危的病人重获新生;在他的鼓励下,30多人捐献遗体,4000多人填写了捐献器官遗体志愿书,其中他个人经手的就有935人。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凝结的是对生命的珍视。
记忆的画面切换到15年前。那是1997年2月,在得知一代伟人邓小平去世后捐出自己的角膜时,朱强荣深受感动,他马上电话咨询浙江省眼科医院,表达想在身后捐献眼角膜的意愿。当时的值班医生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来主动报名。于是,朱强荣成了浙江省“身后捐献角膜001号志愿者”。当时,他是杭州百大集团管理中央空调的工程师。
2002年6月朱强荣入党后,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愈发马不停蹄地奔走。2006年5月18日,他成为浙江省第一位眼角膜义务劝捐员。第二年,他离开企业,专心做起了劝捐志愿者,办公室就在省人民医院眼科的角膜地形图室。他直接面对一个又一个不幸的病人,质疑、不解甚至破口大骂,他都硬着头皮迎上去。
这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他忘不了自己劝捐的第一位志愿者胡德明。每次走进胡德明的病房,他都内心忐忑,还没开口就被胡德明的母亲劈头盖脸地骂出来。他摸索着从包里拿出一沓照片:“那些曾经的盲人,因为逝者的施爱,重见了光明。”他一遍遍地讲着,终于,一点一点融化了悲伤母亲的心。
那一天,经过严格的手术,胡德明的左眼角膜被摘取装进冰盒。捧着冰盒,朱强荣的手不由得微微发抖。在这片只有0.5克重的眼角膜上,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令他欣慰的是,时代在变化,近年来大家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联系捐献,许保卫便是其中之一。病床上的许保卫说:“我死后捐出眼角膜,不仅能帮助其他人,而且对家人来说也能有点念想,因为自己还有一部分存在世上。”
2010年,朱强荣的女儿朱玲也成为浙江省“身后捐献器官001号志愿者”。尽管母亲反对,但朱玲态度毅然决然:“我也是党员,也应该走在前面。”
听完女儿的话,朱强荣转身躲进洗手间哭了。他的内心,既为女儿的选择而骄傲,也为让妻子担心而内疚,更从女儿身上看到了爱的希望。
爱的种子,就这样一点点发芽、成长,凝聚成一个时代向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