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当前位置: 相关报道
“一个有崇高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记老党员楼连根的平凡人生
2014-09-15 09:28    杭州网

径山的茶很有名,清冽幽香,令人难忘;径山的人,就如径山的茶一样,朴实内敛。

隐没在一片茶园和竹林之间的余杭区径山镇化城洋3号里,就住着这样一位径山人。

他叫楼连根,今年82岁高龄。看他引水肥田、锄草种豆,朴实的外貌很难让人想像,近半个世纪来,就是他带领村民们建起了沿用至今的四岭水库;也是他号召大伙儿一起修村道运毛竹、平荒地建茶园,换来了小村庄一年胜过一年的好日子。

入党60年,楼连根没有获得什么特别的荣誉,可他有的是乡里乡亲和后来人的认可和敬仰。

“我也快80岁了,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他这样。”同村老人蔡德裕说;

“我很敬佩他。”镇党委副书记陈锦秋也竖起了大拇指;

“老楼伯是我们青年党员干部的楷模!”双溪村村委会主任冯泉生说。

60年来,楼连根用人生的每一步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就在去年,他又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并立下“不办丧事”的遗嘱。

3个时间点

别人当官越当越大 “老楼伯”当官越当越小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楼连根的身世跟歌里唱的差不多——襁褓中随祖辈逃避战乱流落到当时的余杭县双溪乡一带,父母早亡,9岁就当起了放牛娃。饥饿和贫穷是他童年和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是新中国和共产党,改变了楼连根的命运。

作为贫苦农民的代表,楼连根积极参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恢复生产、整治治安、土地改革等各项运动。在组织的培养下,1952年起,他先后在余杭双溪、黄湖、仓前等地任职,并于195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3月,楼连根被任命为余杭县石濑乡乡长。刚刚走马上任,却被县委组织部找回谈话,原因是家乡建设需要他回去救急,但只能安排副职。楼连根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回家乡当起了副乡长。

1962年4月,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需要精简干部,楼连根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从一名国家干部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对此,他毫无遗憾。楼连根常说,党的事最小也是大事,家的事最大也是小事,个人的困难克服一下就过去了。

1982年6月,国家落实精简人员回迁政策,如果当时楼连根主动找找组织,还是可以获得一个合适工作的。但他想的却是,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而自己有劳动能力,能不找组织就不找组织。因此,楼连根放弃了人生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3个时间点,后来也成为人们调侃楼连根的理由:“别人当官越当越大,老楼伯当官越当越小咯。”他却总是说:“革命事业不能比官位大小,要比就要比为民干事的劲道。”

2003年4月,楼连根从村民代表岗位上退了下来。当初比他参加工作晚、工作职务低的同志,不仅后来职务越来越高,而且退休后每月都有一大笔退休金,而他却从乡长做到村民代表,从原点回到原点,领取的也是少量的生活补贴。对此,楼连根始终没有怨言。

3个工作点

什么是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从双溪通向南坞有一条3公里长的砂石路,山头1000亩竹林的物资运送全要走这条道,而每逢下大雨,路面总会被洪水冲得坑坑洼洼。

“一天晚上,我从外面回到村里,当时夜色已经有点深了,路边草丛里突然出现一个背着篓筐的老人,吓了我一大跳。走近一看,原来是老楼伯,一把年纪了还在填石补路基。没人叫他干这个,完全是自发的。”双溪村党委书记陈国强说,“最佩服老楼伯的地方,就是一辈子都在干好事。”

2007年,这条路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由砂石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山上的毛竹更多更快地被运下山,加工成竹席、竹帘和竹工艺品,村里平均每人每年在此一项上可增收1000余元。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号召建设四岭水库,已经回乡务农的楼连根主动请缨成为水库建设双溪片工连连长,带领村里的劳动力放石炮、挑石头、砌闸口,花了三四年的时间,修成了一条近8公里长的四岭水库引水渠。直到今天,四岭水库依然发挥着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

无名小道记得他,四岭水库记得他,山坡上的青青茶园更不会忘记他。1962年起,楼连根带头劳动、起早摸黑,发动和组织群众开荒造地,将近200亩烂石滩、乱坟堆改造成成片的大茶园。

径山茶品质好,名气大,这个大茶园每年大约可摘得鲜叶3万至5万公斤,不论每年茶叶价格如何浮动,这200亩从无到有的茶园,妥妥地成为当地农民年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3桩小事情

党员的身份和作用从不因退休而褪色

虽然经历人生诸多波折,接二连三面对子女早逝、离别和自身病痛的打击,退休后的楼连根依然关心国事,热心公益。

村里镇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日常乏人管理,楼连根主动帮助清扫保洁;上街喝早茶,楼连根不忘记收集社情民意,有党员反映基层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够紧密,党员学习和培训机会太少,他便去镇里反映情况,推动远程党课的开展;他还坚持学习,每天读书看报、做笔记和摘抄,了解社会发展状况,拥护和执行党的重大方针决策。

有一回,有个邻居要铺水泥地面,楼连根敲掉了自家新修的围墙,让了40平方米的道地给邻居。楼连根说:“现在提倡和谐社会,邻里关系要处好,让他又有何妨?”

2008年8月,一向身体很好的楼连根,因结肠肿瘤大病一场,手术花去了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还欠下一大笔债。余杭区委组织部得知后十分关心,把楼连根作为特困户予以结对帮扶。帮扶两年后,在家庭经济状况稍有好转后,楼连根主动写信给组织部,请组织帮扶其他更困难的人。

2013年,年逾80岁的楼连根,还在琢磨着最后为党、为社会做点什么。获悉中央倡导党员干部要做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典范后,他毅然作出决定,百年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并且不办丧事。楼连根对老伴说:“什么事情都依你,但这件事要听我的。”在家人的支持下,去年中秋节那天,他与杭州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合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余杭记者站 王丽娟    编辑:王剑宜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王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