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的日光洒在一位老人和另一位更老的老人身上,一把木梳在满头银发间慢慢抚过,嘴角上扬所散发出来的喜悦之情,让人动容。
这是萧山区河庄街道一户普通人家的场景。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这句话在112岁老人刘阿二和六旬儿媳戴月仙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戴月仙用34年如一日的付出,用孝心谱写了一曲尊老敬老的动人篇章。
平淡而不平凡的34年
一个不大的院子,几间并不起眼的房子,屋内也没有特别的布置。
戴月仙,因为要担负起长期照顾婆婆的重担,有了一套严格的作息时间,那就是比老人起得早、睡得迟。
每天早上6点钟,老人准时醒了,戴月仙必然比她更早起床,为老人做饭。“老人爱喝小米粥,在粥里放点蔬菜和其他的配料,放晚了不容易烂,老人就咬不动,于是我每天凌晨5时就起来,给老人熬粥。”戴月仙掌握并呵护着老人的每一个生活节奏。
“婆婆喜欢清爽。”于是婆婆的衣服总是整洁的,婆婆铺的被褥总是保持着干爽,房间也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婆婆的脚是裹脚,脚底下有很多老茧,她甚至还学会了修脚……
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盛夏酷暑,数九寒天,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三十四年如一日。她从没跟婆婆红过脸,更没向丈夫抱怨过一句,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婆婆,让婆婆健健康康地迈过了112岁的高龄门槛。
病榻前的无微不至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对戴月仙来说或许是个例外。
2002年的冬天,婆婆突然半身不遂,威胁到了生命,住进了医院。在住院的一个多月里,戴月仙和丈夫轮流照顾,后来为了不耽误丈夫工作,当时还在打工的她,请假一人承担起了侍候婆婆的重任,喂药、喂水、喂饭、洗脸、洗脚、擦洗身子、端屎倒尿,30多个日夜,她多次累得晕倒。一检查,原来由于过度劳累,高血压和贫血变本加厉了。医生说:自己都是一个病人,怎么来照顾老人?
家人心疼她,决定要请个保姆,可戴月仙就是坚持自己陪伴。她说:“保姆哪有自己人来得细心。”
在医院治疗和戴月仙的照顾下,婆婆逐渐转危为安,能够回家调养了。可是刚出院的一段时间,婆婆还是手脚僵硬,吃饭,穿衣,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回到家,她干脆辞职,全权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给婆婆唱歌、陪婆婆谈心,自学针灸……通过长达近两年的康复治疗,老人的生活终于能够基本自理,还开始帮着儿媳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婆媳俩像母女一样相处,关系更加融洽了。
百岁婆婆的“快乐三宝”
两位老人都有一个特点——爱笑。特别是婆婆刘阿二老人,老是张着她那没几颗牙的嘴笑眯眯地看着你,让你觉得心里也喜滋滋的。
“看戏文、谈心语、儿孙绕”,这是34年来,戴月仙献给婆婆的快乐三宝。
婆婆特别爱看戏, 戴月仙便想方设法把老人送到戏台前陪她一起看。20年前,农村里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每逢附近村庄有唱戏的,戴月仙总是尽可能陪着婆婆前往观看,一直陪到戏散场为止。到了后来,戏文现场台子少了,她就买了台DVD,买了戏文光碟,陪她一起看。
戴月仙是个很心细的女人。公公去得早,她深知婆婆心中的寂寞,就常常会坐在床上和她说说话,也会把在菜市场、街头、小店自己所到之处,看到、听到的有趣的事情,变个法说给老人听,一定要让婆婆听得张嘴笑为止。
在戴月仙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儿媳也对老人非常孝顺,经常买来营养品喂给奶奶吃,一有空就陪着老人说笑聊天;婆婆其他几个儿子的儿孙们对老人也是特别孝敬,放假回来后,也帮助戴月仙侍候老人,用老人的话说:“全家人把我当成了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