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是志愿者
我每天都是志愿者
杭州网讯 王鲁民,一位60岁的阿姨,她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说起当初为什么选择做志愿者。王阿姨说,退休之后,觉得身体还挺好的,想做一些平常想做没时间做的事情。
恰好2004年7月底,小区里贴着一张告示关于“春天的礼物”这个社会团体组织,为儿童募集书籍,觉得这个挺好的,平常也想做些帮助别人的事情,然后王阿姨就去了他们的培训班,参加了这个活动,通过整理图书,为儿童挑选适合他们的书。
志愿者,开始慢慢变成自己另一个重要的身份。
志愿者是一项持久的事业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公共应急”这个名词被提出。从那个时候起,王阿姨就开始参加关于救护和地震的应急处理的培训,学习如何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为自己的志愿服务增色。
王阿姨每年春节仍会选择去做志愿者。她说,一方面家在杭州,很多志愿者不是本地人,过年也就回家了,志愿者人数减少;另一方面,春节很多人来杭旅游,需要服务的人没减少。既然有这个需要,就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服务。
现在,她还是杭州市志愿者协会活动部的一名骨干。除了平常的活动作为志愿者参加,还负责活动的组织,人员的安排和每个月的志愿者培训。作为一名志愿者培训师,需要向志愿者们传递志愿者的理念和讲解活动服务技巧,不过在王阿姨看来,万变不离其宗,志愿者培训师也是志愿者。
小家为大家做支持
参加春运志愿者活动时,有时候顾不上回家,王阿姨的老公就会送吃的来,默默在背后支持。家里人都比较支持她,这样的家庭氛围让王阿姨更加踏实,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做志愿者。
在王阿姨看来,管家和志愿者并不冲突,这是自己的爱好,当然会先把家里平常的事安排好。现在,家里多个小孙女,可能会稍微忙点。但是仍旧会继续做下去。
在家里人的配合下,周末还是会在东站做志愿者服务。如果说有重大活动,需要自己的时候,王阿姨说也会去,但是会先把小孩子安排好。
王阿姨说,自己的精力有限,会一心一意做好志愿者。
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每一个志愿者活动都有不同的意义。小到社区的敲门服务,关心孤寡老人,大到世博会和亚运会。在王阿姨看来,无非是服务的对象不同,服务的意义是一样,用自己的精力为别人做一点事情。
每次服务的对象不同,体会都不同。每次服务对自己也是一种帮助。服务形形色色的人,在亚运会上服务运动员,学到的是拼搏的精神,同样是亚运会,做引导的时候,则是可以了解深圳、香港等地市民的文明程度。
王阿姨说,志愿者这个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身上有很多新鲜的力量,他们的朝气蓬勃也感染着自己。做志愿者后,心态变好了,在精神上也有了寄托,觉得自己还能够做一些事情,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在志愿者这个团体中,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阅历不同,做了八年的志愿者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杭州西博会、微笑亭、公共自行车等等很多地方都需要志愿者,志愿者是杭州一张的金名片。像王阿姨这样的退休人员的加入则使这张名片更加有层次感和丰富性。
最后,王阿姨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有更多人来参加志愿者活动。从思想上重视它,将它当做人生阅历的一部分。不要求做多少小时,做多少次。重要的是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就是自己的一次帮助和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