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壹零在公益活动中向当地书记了解情况
“渴·望西南抗旱特别行动”现场募捐
前排右四为郑壹零
杭州网讯 郑壹零的名字很特别。壹零,像是二进制的编码,编写了郑壹零的期望与梦想——做好自己这个“1”,带动更多的“0”,投身于公益事业。
离开家族企业投身公益 企业老总的“华丽转变”
郑壹零的头衔远比他的名字来得复杂,光是在他的微博简介上就列有7个:华夏公益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中国红心会会长;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会长;杭州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关爱生命协会顾问;四川、山东公益联盟顾问。
不过无论头衔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公益人的身份。
在投身公益之前,郑壹零是个企业负责人,毕业后就进入家族企业,过着世俗意义上“成功人士”的生活。2008年的中国因为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一系列事件而变得不平凡。国家的发展轨迹也牵引了郑壹零的个人命运,让他彻底投身到公益中来。
说起2008年,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那枚国旗图案的爱心图像,在那特殊的一年很多人把这个图案作为自己的QQ和MSN头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当时使用“红心CHINA”头像的网民达到三百多万,这一图案正是中国红心会的LOGO。
地震发生后,各地红心会的成员自发投入到救援中去,郑壹零发现这种“爱国的激情,尤其是网络上年轻网民的激情要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只有投身于公益,参与到社会进程中来,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否则就就可能变成盲流。”
在地震救援中,郑壹零发现整个中国的民间救助力量非常散。基本上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这不利于力量的集中壮大,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他和其他一些志愿者萌生了搭建一个平台联合大家的想法,这也是华夏公益联合会的由来。
公益这条路一旦开始走,他便再也没有回过头。
将公益作为爱好 不愿公益悲情化
郑壹零对公益的热爱。与家庭氛围不无关系。他的家族有做慈善的传统。他们常会去孤儿院认领孤儿。每年除夕,家家户户吃年夜饭的时候,他们家却是由长辈领着小辈满杭州地找露宿街头的乞丐,并给他们发红包。
可即便是这样的家庭,当郑壹零放弃原有的事业,全身心投身公益时,家人还是难以理解,甚至是反对。
但在郑壹零看来,家人所做的慈善与公益还是有所不同,他想做的不仅仅是捐助,而是更多。
他对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做公益是不希望你们在马路上跌倒了没人来扶。你们不能在跌倒、没人送医院后才痛问社会为何那么冷漠。我们这样的群体越多,社会上的正能量就越多,跌倒后碰到好人的概率也就越大呀。”
郑壹零现在的生活几乎是围绕着公益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暑期以及过年时有一段休息时间,几乎没有双休日。从过去舒适的生活到如今的转变,大概不是社会责任一词能简单解释的。面对记者的不解,郑壹零笑着解释:“没有你们说得那么伟大,我坚持做公益全是因为爱好。就像有人喜欢摄影,有人喜旅行,有人喜欢吃喝一样,我就是喜欢做公益。比如有一笔钱,也许旅行、购物能带来短暂的快感,但是如果把这笔钱用来帮助一个孩子,并对他的生活产生一点点好的改变,这能给我带来更为长久的快乐。也许在外人看来,做公益人很辛苦很累,但是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法取代的。古人说助人为乐,的确是这样的。做公益会让人上瘾!”
正是因为对公益怀着这样的喜爱与热情,郑壹零不喜欢将公益过度悲情化。他认为,只有快乐地做公益,才能感染周围更多的人投身到公益中来。因此即使再忙,每年他都会给自己放个寒暑假,陪家人出游。家庭聚会他也保证出席。他说这是对家人的一种承诺。他不能牺牲家人的利益为自己的爱好买单。只有顾好小家,才能照顾大家。心怀小爱,方能成就大爱。
他努力平衡好家庭与公益事业的关系,他的努力与真诚也换来了家人的理解,家人的支持给予了他前行更大的动力。
一个公益人的中国梦
郑壹零对于公益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与想法。他希望改变大家对公益的偏见,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公益。
他说:“公益不仅仅是慈善,更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他是出于我们公民的身份。在成熟的公民的社会里,如果你想要分享社会福利,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现在中国有很多问题,比如河流污染、食品安全等,很多人喜欢指责政府,指责他人,却想不到我们自己可以做什么。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把我们的国家比作是一个小区,现在很多人的的状态是,在地上发现一张废纸,他会跑到物管那里去骂物管,为什么一张纸在那里好几天了都没人捡。如果换做公益人,看到一张纸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问题就解决了。何必一定要指责物业呢?虽然这个是物业管的,但不必要所有事情都要物业做。放置于国家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国家是我们自己的,所以碰到问题要大家一起解决。”
凝聚民间大力,服务社会发展。这是“壹零”的含义,亦是郑壹零的梦想。
他说:“为了实现这个梦,即便是贴钱,我也心甘情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