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协助医疗团队治疗伤者
走进杭州市中医院,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群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广兴义友。“广兴”是杭州市中医院的别名,而“义友”二字,概括了志愿者在这里扮演的角色。
就医时让微笑随处可见
2011年,杭州市中医院正式成立了医院志愿服务队,首批报名人员有107人,他们中有科主任、护士长,有普通医生和护士,有后勤工人和食堂厨师,也有实习学生和退休职工,以开展各类院内和院外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志愿活动。
2012年7月,杭州市中医院志愿服务队更名为“广兴义友”志愿服务队,首次招募从事各种公益服务的社会热心人士。开展的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引导和协助门诊患者顺利便捷就医,如咨询引导、轮椅送达、心理疏导、协助自助挂号、检验单打印、满意度调查、劝烟、安全提醒、病房老弱患者免费理发等。
2013年,杭州市中医院推出“医院志愿服务微笑台”,将西湖“微笑亭”志愿服务功能延伸到医院内,并开设“爱心轮椅自助站”、“智慧医疗服务站”、“老弱残急直达站”、“急诊陪护爱心站”等多个院区志愿服务功能站点,更广泛细致地为患者提供周到的医院志愿服务。
杭州市中医院积极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时刻关注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定期举行志愿服务分享会,听取并采纳各种合理化建议;每月举行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医院历史、布局、理念和文化,同时从服务礼仪、工作责任与角色、医患沟通技能、危机处理、急救技巧、健康常识、饮食营养等多项知识和技能上提供给志愿者多方面的培训课程。
不懈努力让“奇迹”发生
俞伟良,62岁,“广兴义友”志愿者,一年来志愿服务时数1024小时。
翻开杭州市中医院志愿者办公室的工作签到本,俞伟良签到的时间几乎都是6点半。“我住得比较近,就在保俶路上,所以就早一点到,看有什么能做的。”俞伟良很瘦,个头也不高,但他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他的推拿手艺。“当年我在黑龙江当兵时,跟当地一个老中医学的。”他曾为一位年轻女子创造了一段奇迹。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灾区伤者送入杭州市中医院就医,当时俞伟良已经在中医院当陪护志愿者了。一天,俞伟良偶然看到了地震女伤者小莫,由于腰椎受创,她的下肢已经失去知觉,治疗了一段时间,也没太大起色。医疗团队为此不断研究治疗方案,而小莫自己却有点灰心了。
“她才32岁啊,年纪还轻,我很想帮助她。”俞伟良向小莫建议,能不能使用中医推拿的办法,帮助小莫康复治疗。“她当然不相信了,觉得我又不是医生,怎么可能治得好她。”
俞伟良苦口婆心地劝导着:“你想想自己的孩子,家里的老人,你愿意就这样一辈子吗?还是让我来试一试吧。”俞伟良的话很直白,却也打动了小莫。
两个月过去了,在医疗团队和俞伟良共同努力下,小莫终于能和以前一样站立和行走了。
在“义友”团队里,像俞伟良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