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4年专题>2014杭州市公诉民评面对面问政>治废民评热点>
一个垃圾袋折射城市管理水平 “治废”考验政府智慧
发布时间:2014-10-31 23:20:03 星期五   

    杭州网讯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标识之一。然而,恰恰是这一基础性工作卡住了不少城市治废的“咽喉”。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继治水、治气、治堵电视问政后,本周又迎来了“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第四场。本场问政聚焦“提升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参与问政的嘉宾有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市环境集团总经理胥东、上城区副区长宣寅、下城区副区长陈治、江干区副区长沈燕俊、拱墅区副区长王牮、西湖区副区长周卫兵、滨江区副区长兰斌。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投放、运输、处理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杭城开启垃圾分类工作已有四年之久,是纸上谈兵还是脚踏实地?杭州的职能部门面临现场“验收”。

    推进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建立第三方的绩效评估机制

    为推行垃圾分类,杭州的社区开始统一分发环保垃圾袋。而拿到手的垃圾袋是否可降解,有关部门用于购买垃圾袋的财政比例是多少等一系列困惑,让小小的垃圾袋变得沉重起来。

    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表示,是否发放垃圾袋、发多少垃圾袋在当时征询过市民、媒体各个层面的意见,最终确定发放一个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去年市城管邀请了权威的检测机构对垃圾袋进行了检测,其中25%的成分是可降解的,符合国家的标准。当然,今后还要增加检测批次,加大检测的力度。

    此前,网上传闻杭州一年购买垃圾袋的费用是8000万元,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特约评论员王雷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市城管委官方网站并没有垃圾袋的招标公告,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不免令人遗憾。归根到底,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的缺失往往使垃圾治理流于形式,只有跟上合理的绩效考核才能加快垃圾治理的步伐。

    对此,杭州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回应:“我们专门研究了相关的数据,最后梳理出来,两个数据可能有误解。整个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当中,我们总投入计划资金是8000多万。实际上我们支出是7676万,其中用于垃圾袋的购买是2858万。垃圾袋采购的招标公告,在政府网和省市采购网发布了相关信息。”

    “一个只把球抱在怀里的选手永远赢不了一场比赛”

    88123111是什么电话号码,你知道吗?特约评论员王雷在问政现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场民意调查中,举手示意知道这一号码用途的寥寥无几。实际上,这正是市环境集团的服务监督电话,垃圾直运车上也印有相关联系方式。然而为何多半市民并不了解?

    事实上,正是这一细节,反映了垃圾监督治理在宣传上的缺位。如果不向群众宣传普及,群众即使有不满意也无从反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也就无从谈起。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垃圾治理,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出动出击,例如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举报者队伍,让老百姓参与到举报管理活动当中。

    “正如一个把球只抱在自己怀里的选手永远赢不了一场比赛”,王雷说,如果有关职能部门只知埋头苦干而不主动增加群众的参与度,垃圾治理往往收效甚微,而且容易导致百姓和政府的隔阂。

    转变思维,行政执法监管与社会化运作相结合

    今年6月份,杭州市出台政策对市区范围之内的建筑、装璜垃圾进行政策性调整,不少垃圾乱倾倒现象在这时钻了空子。甚至出现部分环卫工人由于联系清运车未果,又怕问责自身,于是对垃圾进行了二次处理,导致建筑垃圾“堆积成山”。

    对此,拱墅区、上城区等区副区长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招数。上城区副区长宣寅说,针对此问题,他们将原有单纯的行政执法监管方式,转化为行政执法监管和社会化运作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招投标,中标单位按照市场规划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一方面仍保持路面监管力度,另外一方面对中标单位进行履行合同的监督,而且监督每天进行。

    而从目前试点街道的效果看,统计数据显示采用这个办法的街道,渣土偷倒量下降了90%。“根据以往工作的进行车次找到一个平均值,作为标的上线进行招投标,中标的企业负责路面的渣土偷倒,与我们的管理一起配合。”运用市场规律和社会力量,在减少财政支出的同时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宣寅的介绍让现场不少市民对此频频点头称是。

    垃圾处理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这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从城市规划、政策法规上加以考量,更需要城市居民在如垃圾分类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上付诸于行动,“治废”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同样需要生活在城市人们的共同努力。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卢新晓 王帆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