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汽车从德清县城开出,前往周边的郊县,随着汽车行进,高楼越来越少,低矮的石山逐渐一座座的映入眼帘,有的石山头顶还是绿色,侧面却是光秃秃的,好像被巨大的斧子生生劈开一样。 不仅景色凋敝,更大的麻烦是车子越来越颠簸,几乎是蹦蹦跳跳的前进了,一看才发现,原来下面已经没有路了,只是布满碎石的土道。这样持续了10多分钟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这里已经是砂村集中开采区矿地,也是浙江省最大的露天矿开采区。不过我们并不是来参观石矿如何被开采的,原因很简单——矿已经被采完了。昔日的矿山,已经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各种碎石块散落在上面,如今这里忙活着一些工人,他们在进行治理工程,让这里变为可利用的平地。德清县打算用这块10000亩的土地来建一个工业园区,目前正在招商引资。 但要说对矿山变迁感受最深的,还要数东衡村的村民,这个村就位于矿区旁边,出过4个尚书和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本来算是有点底子,但在几年前,村民们还是干着靠山吃山的行当——挖矿,或是做石矿生意。 矿山没了怎么办呢?东衡村的选择是,造钢琴。实际上,东衡村和钢琴还颇有些渊源。1984年,东衡村成立了继北京、上海、广州、营口之后的第五家钢琴厂,当年的波折,上年纪的村民还能如数家珍。 “钢琴厂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没有人才的问题,于是东衡村的人来到了上海钢琴厂,挖走了4个人,本来他们在上海的工资是80元,我们给到300元,并且每人1万元买断了他们的工龄,当时万元户就已经了不得了,我们这是下了血本啊。” 在上世纪80年代,跳槽还是凤毛麟角的事,所以这次挖人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方面斥责东衡村这是挖社会主义墙角,东衡村则称为是人才流动。两家的内参均递到了中央。 最终领导批复,许可了这一举动,因为上海钢琴厂损失几个人不至于伤筋动骨,而对小小的东衡村来说,这可是雪中送炭。 后来,东衡村的村民逐渐也自己办起了钢琴厂,但还是有很多居民打着石矿的主意。直到2010年左右,石矿开采殆尽,东衡村的村民们必须另谋出路,于是村干部开始引导大家,投入到村里的钢琴产业来。 目前东衡村有40多家钢琴企业,从零件到配套组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另外不要以为这里产的钢琴都是便宜货,乐韵钢琴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钢琴以中档和中高档为主,其中四分之一是销往国外的。其中拉奥、华谱、瓦格纳等已成知名品牌。 据东衡村干部介绍,现在全村20%的劳动力在从事钢琴业。就在我们到来的前一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乐器学会刚来考察过,已经决定授予东衡村“中国钢琴之乡”的称号。以前整日与石头为伍的人,摇身一变成了钢琴制造者,以前靠山吃山的村落,如今也“转型升级”成了钢琴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