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摄
杭州市学习型城市研究中心课题成果
编者按:
2011年杭州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主流价值导向,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突出群众主体,让群众唱主角;融汇文化元素,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注重典型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涌现了许许多多“最美现象”,杭州的“最美现象”已经从“盆景”变为“风景”。如何把“最美现象”保持下去,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杭州篇章的精神动力?需要构建杭州“最美现象”长效机制。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学习型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召开了一系列“构建杭州‘最美现象’长效机制”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院、市委宣传部、杭州日报、市委党校、杭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将杭州市‘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到机制常态化、工作长期抓”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同时,课题组还走访了一批基层单位,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本报今天摘要刊登《构建杭州“最美现象”长效机制》这一研究课题的精彩观点。
构建杭州“最美现象”长效机制的四个着力点
——发现美。道德存乎人心,“最美”来自民间。群众离“最美”最近,也最有发言权。党委、政府应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慧眼敏思”去发现身边的善心、善举,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活动等;借助道德评议,来惩恶扬善,如萧山“美德档案”;以及通过“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形式,挖掘和传播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最美”。
——培育美。从制度设计、道德法规、平台建设等方面,培育“最美”沃土,撒下“最美”种子。党委、政府应鼓励企业、社区、农村等,建立“好人有好报”的奖励机制,设立“帮扶关爱”基金,最大限度解除做好人好事的后顾之忧;应结合市民的日常生活,出台更多道德行为规范条例,如礼让斑马线等;还应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搭建更多引导向善、向上的平台培育美。
——弘扬美。通过国民教育、媒体引导、社会渗透,宣传“最美”。借助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方式,如吴山广场的“最美杭州人”光荣墙、先进典型故事巡回演讲活动等;并通过鼓励先进典型担任爱心大使、慈善代表和公益形象代言人,来展现道德魅力,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争做美。党委、政府需重心下移,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唤醒和激发人民群众心中向善、向上的能量,令其主动参与到争做“最美”的队伍中来;从点滴做起,如通过评点“最美”,引导人人争做“最美”;通过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自律和学生守则等,引导人们把“最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