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2014年专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最美人物
杭城一支高学历的爱心接送队
2014-11-12 09:37    杭州网

1名博士,11名硕士

接送一天容易,坚持192天呢?

为了九旬老人不“缺席”

到了医院,沈泉泉扶邵老走下出租车。

昨天中午11点半刚过,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医生沈泉泉结束了上午的门诊工作,匆匆扒了一口午饭,看了眼值班表,出门叫了一辆的士。

他要去位于拱墅区的一所老年福利院,去接一位病人来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这样的接送从去年8月开始,至今已经一年多了。无论风吹雨打,沈泉泉与11位同事成立的接送小组坚持了192天,保证这位病人按时、安全地来院治疗。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病人?难道他的身份显赫到需要出动一支医疗团队来专门为他服务吗?

为了老人不再“缺席”治疗

去年8月份,沈泉泉的同事、肾脏病科医生任燕和护士周美玲注意到了一位“奇怪”的老人:病历卡写着92岁,患有尿毒症,每次都是独自来医院,还常常“请假”。

有一次,任燕看见老人嘴角有一丝血迹,出于关心,上前问了一下。

老人姓邵,身边并无子女,寄居在拱墅区一家老年福利院。十多年前,邵老被查出患有肾病,之后病情加重,需要定期到医院透析治疗。

“医院建议我住院,但我就一个人,住院不方便,我也不愿意。”邵老有些固执,但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一周有三天去医院做透析,来回都得公交车,确实也是件难事。邵老悄悄告诉任燕,自己已经摔跤三四次了,有一次去医院的路上摔得鼻青脸肿,半天都没法站起来,只能回家休养。

听着老人的遭遇,任燕和周美玲心疼得都快哭出来了。两人一合计,决定轮流打车接送邵老往返治疗。

去年8月20日傍晚,邵老做完透析,缓缓走出医院时,任燕柔声喊道:“邵爷爷,来,上出租车,我送你。”

第二天中午,邵老刚出门,不远处,周美玲已在马路边笑候着,等他上出租车。

邵老恍然大悟,身边多了两个热心人。

医疗尖刀队果断集体出动

因为和任燕同在血透室工作,沈泉泉很快知道两个女同事的“秘密”,他当即加入了接送的队伍。

“邵爷爷一般下午1点30分开始透析,需要4个小时,6点左右结束,这时候我们也下班了,再送他回去。坚持了一个月,我们觉得力有不足,就向科里作了汇报。”沈泉泉说,这件事立即得到了科室主任和同事们的支持。

最后,科室决定,由科室9名年轻医生组建爱心接送队,主任、护士长、护士周美玲为机动队员,打车费用在科室奖金中开支。在这支12人接送队中,有1名是博士,其余的均为硕士,放在医疗科研领域,这堪称是一支华丽的尖刀队。

去年年底,肾脏病科在所有透析病人中开展了一次特殊的“评比”,邵老以高龄和身体状况佳获得了“长寿奖”,这与接送队的付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父母心,子孙礼,相扶持

出租车停靠在了福利院门前。沈泉泉下了车,熟门熟路地绕进邵老的房间,跟他打起了招呼。

鸭舌帽、中山装、斜挎包、一根拐杖,邵老看起来相当精神,但他瘦削的身形和迟缓的动作,让人看着有些不忍。

回到医院,记者看了眼出租车发票,来回一共花费了35元。

来到血透室,邵老预约的时间还没到,沈泉泉领他坐到位子上,自己则起身换上了白大褂。

“这么多医生护士你叫得出来吗?”记者和邵老闲聊。

邵爷爷一口地道的杭州话:“认识都认识,只是年纪大了,有些名字实在叫不出来,但他们为我做了什么,我都知道。我不太会讲话,平时他们还会带水果给我,再接送我来回,我真的很感激。”

“像邵爷爷这个年纪,尿毒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液透析,但透析后,人肯定全身无力,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旁边照顾。我爸妈都不在杭州,我把他当做自己家的长辈那样扶持。”沈泉泉走过来说。

有没有好心的哥愿意帮把手?

这样的长期接送,会不会有一些意外的风险?

“这种担忧我们不是没有考虑到,上次下雨,邵爷爷从车里刚跨出就往后仰,幸亏我们眼疾手快,一把扶住。”沈泉泉说,“我们约定,只要邵爷爷还来我院治疗,接送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年轻医生们统一了思想,还在接送排班表中增加了注意安全的内容。

把邵老送进血透室之后,沈泉泉悄悄和记者透了个底:接送老人还有一个困难。

“白天倒还好,傍晚老是打不到车,往往要等上近二十分钟,碰到下雨天,邵爷爷实在有点吃不消。你们能不能帮忙呼吁一下,有没有热心出租车公司或司机,能够根据老人的治疗时间,定时来接送,让老人家少一些等待。打车费用我们科室会承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宋黎胜 见习记者 李维和 文/摄    编辑:王剑宜    
编辑策划:郑海云 网页制作:乐智勇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