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2014年专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要闻
临安人为什么家家户户都在“晒”家训?
2015-07-09 09:22    杭州网

泥川村“笤帚书记”郑校林和他家的好家风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勤俭为本,自必丰厚;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通讯员 梅雪峰 方婷 记者 周涛 文/摄

本报讯 你家里有家训吗?关于家教和家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不是常会念叨一些朴素而有哲理的话?

去年开始,临安做了一件很有传统范儿的大事——理家规、谈家风、立家训,并推动好家风进农家乐、进电商,促进生产和生活。

做这件事的好处是什么?临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建正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好的家风可以带动好的村风、民风和社风。临安目前已确立了“爱国爱乡、遵纪守法”两项基本标准,“孝老爱亲、崇学向善、律己感恩、诚实守信、和谐邻里、助人为乐、创业致富、爱护环境”八个倡导方向“,搭建了“访、评、晒、传”四步具有操作性的好家风工作体系。

立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临安“好家风”建设活动,入选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还荣获第三届”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前天又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浙江省、杭州市的媒体采访团……

访:1.5万余户家庭写家训

家训是什么?一开始临安的很多村民搞不清楚。

板桥镇上田村的书记潘曙龙带了个头:我家的家风是我父亲传下来的,叫“惜食有饭吃,爱衣有衣穿”。

村民一听,原来这么简单,家训就在言传身教、言谈举止中。各家各户的家训很快收集上来了:“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不学坏样,要学好样,不走歪路,要走正道”;“从小不吃苦,至老没结果”。

村里发动党员干部,访遍全村585户家庭,送上《好家风读本》,开展好家风调查,活动就此蓬勃开展了起来。

像上田村一样,作为试点的清凉峰镇发动1500余名党员,走进全镇8000多户家庭访家风、理家训,收集“好家风”调查征集表7000余份。

去年,临安有1.5万余户家庭撰写了家训。

评:“好家风”家庭4279户

看看谁家家训好?临安298个行政村开展了“好家风“家庭推选。

“郑校林不以善小而不为,一把扫帚扫走所有私心杂念,扫出一个美丽富饶的新泥川。好家风带动好村风,小家和美,大家幸福……”

“吴木娟四十余载为乡亲免费理发,一头挑起幼儿园,一头连着敬老院,一人做事,全家响应……”

群众自荐、相互推选……通过村民代表会、无记名投票等方式,村民评选过得硬、信得过的“好家风”家庭。截至目前,临安全市18个镇(街道)推选产生村级“好家风”家庭3788户、镇(街道)级“好家风”家庭371户、市级“好家风”家庭100户和“最美”家庭20户。各乡镇街道都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隆重又俭朴的“好家风”家庭褒奖礼。

今年2月,临安隆重表彰了100户市级“好家风”家庭和20户“最美家庭”,市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一起为“好家风”家庭颁奖。

晒:家家户户家训挂厅堂

“勤俭为本,自必丰厚;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做人要诚信,做事要诚实,遇人要礼貌,邻里要和谐”……

选出了好家训,怎么宣传和弘扬好?临安鼓励大家“晒”出来,既时刻自我提醒,也能促进他律。

在临安市板桥镇上田村,几乎每户村民家里都悬挂着由书法家撰写的自家家训。家训挂厅堂,成为修身准则,在临安成为一种风尚。

另外,还组织汇编民间家训集,开展“好家风”文艺巡演,请摄影家为村民义务拍摄全家福,举办演讲比赛和公益讲座等。

“好家风”还进了文化礼堂,临安的文化礼堂,有专门的家训家风廊。在清凉峰镇,“好家风”的精神内容还写进了《村规民约》。

传:好家风凝聚合力

家风虽是只言片语,却以深入人心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好的家风同样能熏染生产和生活。

太湖源头第一村——白沙村试点开展“好家风农家乐”推选。“今年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向全市农家乐村推广。”

清凉峰镇启动“好家风进电子商务”活动,倡导电商经营户“家训挂厅堂”、“家训挂网店”,在名片、产品外包装上展示家训,签订电商诚信公约和自律准则,并把他们优先推荐为信用示范户,在贷款额度、利率上给予支持,优先免费提升宽带速率。

今年,临安还打算结合诚信体系建设,把好家风与农户信贷授信、充分就业等有机结合。

“目前,已经把3788户‘好家风’家庭优先推荐为信用示范户,增加贷款额度、下浮贷款利率。对个人来说,如果家庭被评为“好家风”家庭,应聘时招工单位会优先选择录用。”

家教家风永不过时

记者手记:

“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年迈的奶奶总会唠叨这些简单、但读上去朗朗上口的话。

现在想来,其实这就是家训,这就是家风,它就像一棵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滋养之中,学习怎么做人。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小了说,可修身齐家;往大了想,能治国平天下。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家谱中也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也有不少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也讲了很多他对“家”的理解——

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这次采访,再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家训家风,没有华丽的辞藻,深不可测的奥秘,就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现在,我到了不惑之年,也要把长辈曾教导我的教给女儿:孝敬父母,讲话要算数,做人有礼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给下一代做好榜样……

有句话说: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方能健康成长。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王剑宜    
编辑策划:郑海云 网页制作:乐智勇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