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2014年专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焦点图和头条
临安用文化“老家底”优化人文好环境
2015-07-09 10:10    杭州网

 
胡晓亚(右二)把家训和全家福挂上厅堂 “晒”家训
 
杭州网讯 地处杭州西郊的临安,不仅拥有着国家级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也很独特,这里可是吴越国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基人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如今,钱镠留给子孙的《钱氏家训》,不仅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不竭动力,也成为了临安人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髓。 
从2014年3月开始,临安充分利用独特的人文资源,拉开了“好家风”建设的帷幕。将家风建设与“最美”风景、文化礼堂内涵建设相结合,用优秀传统文化“老家底”,育好家庭“小细胞”,优化“人文好环境”。如今,“好家风”已成为了老百姓精神上的“金山银山”。
“好家风”让“最美”精神处处开花
“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厚德载物,止于至善”;“存好心 做好事 守公德 严自律”……在临安市锦北街道泥川村,几乎每户村民家里都悬挂着由书法家写的自家家训。家训挂厅堂,成为了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修身准则。
临安的“好家风”建设着眼于千家万户普通百姓,激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源动力,让传承于庭院、“足不出户”的好家风、好家训,结合到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
目前已经确立了爱国爱乡、遵纪守法两项“基本标准”和孝老爱亲、崇学向善、律己感恩、诚实守信、和谐邻里、助人为乐、创业致富、爱护环境八个“倡导方向”。搭建起了户户都参加,民间“访”家训、推选表彰,人人“评”家训、展示交流,礼堂“晒”家风、传承弘扬,代代“传”家训四个环节。
比如,在作为试点的清凉峰镇,1500余名党员走进全镇8000多户家庭,访家风、理家训,收集“好家风”调查征集表。
群众自荐、相互推荐......通过村民代表会、无记名投票等方式,村民评选过得硬、信得过的“好家风”家庭。去年,临安共推选产生村级“好家风家庭”3788户、镇和街道级371户、市级100户和“最美家庭”20户,还举办“好家风”家庭褒奖礼60余场。
此外,临安还制定下发《临安市“好家风”乡村服务队建设意见(试行)》,开展“邻里互助”你我一家亲、“美村美户”生态靠大家两项基本类活动。
7月份将在临安11个社区全面推进,并在18个镇(街道)各选一个村试点推进,并在9月份全面推进。
62岁的沈玉琴老人平时关心邻里,谁家有困难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被评为马溪社区“好家风家庭”,在她的影响下,马溪社区出现了不少“沈玉琴”,谁家有困难,邻里之间都会热心帮助。
临安市委宣传部长黄建正表示,“好家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唤醒了每个人植根于内心深处传统美德,“以家风促民风正社风,从而让‘最美’精神处处开花,从‘盆景’变成了‘风景’。”
人人争当“好家风”家庭 美德代代传
“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就像一股春风,吹遍了锦北街道泥川村的家家户户。如今,走进这个山村,一股股别样的“好家风”扑面而来。
在锦北街道泥川村有只“小鸭子”志愿服务队。这是一支由党员、大学生等组成的50多人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村里的老人,以身作则倡导乡村文明。
“小鸭子”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胡晓亚从小因病致残,但身残志坚,学得精湛的理发手艺,每月的28日,就会带着自己的理发工具,带着服务队的成员,上门为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从洗到剪再到吹,每一个环节都不落下。从2008年至今,短短六年的时间里,服务了上万人次。
去年,胡晓亚家庭被评为锦北街道“好家风”家庭。
“一个家庭的家风好了,整个村的村风和民风才会好,我们泥川村的村民都在争做好家风家庭。”在采访中,郑校林告诉记者,在全村中推选出村级“好家风”家庭20户,其中被评为街道级“好家风”家庭5户、市级“好家风”家庭1户、“最美家庭”1户。
目前家家把家训和全家福挂上了厅堂,20户在门前挂上了“好家风”家庭牌匾。自从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以来,村民言谈举止文明了,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好家风”的建设也要从娃娃抓起。从今年4月开始,临安在五所学校试点“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
以衣锦小学为例,结合钱王文化,以《钱氏家训》为切入点,把富有地域特色的传家宝移植到了学校。校长钱炳伟告诉记者,学校把“颂歌钱王”作为支点,用“家风孕育”这个杠杆撬起了培育有教养的衣锦人的使命。
“敬祖宗,敦孝悌,和相邻,写诗书,务立田,守勤俭……”衣锦小学六(2)班的刘之约虽然年纪小,但背起《刘氏宗谱》里的家训,却很顺溜。“我认为,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又何以不为?”他说,好家风就是要与人团结、懂得分享,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目前,“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已经在临安全面推开。临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永成表示,学校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好的家风才能推动好的校风,学校的小孩子才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基础打好,社会才能有更多的正能量。”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沈妍    编辑:徐洁    
编辑策划:郑海云 网页制作:乐智勇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