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14年专题> 综合考评与你我生活> 创新创优小故事
环保倒逼老工业区转型 促进区域和谐发展项目介绍
2014-08-22 17:20    杭州网

    2007-2012年,我局牵头的半山和北大桥整治工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着力破解老污染工业区转型升级难题,在促进区域和谐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背景

     半山和北大桥地区是杭州市的老工业区,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多万。在此区域内聚集了杭州蓝孔雀化纤有限公司、杭玻集团等化工、制药、造纸、冶炼等工业企业400多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该地区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质量差。半山和北大桥地区集中了主城区大部分工业污染源,大型烟囱就有36根;危险化学品使用量5万吨/年,大气中降尘高达19.82吨/公里,空气优良天数258天/年、优良率仅为70.9%。二是“老厂新居”矛盾突出,该区域厂群毗邻交错,废气、噪声扰民问题突出,引发了多次群体性上访。2008年奥运会前夕,亲亲家园及其周边小区的居民多次反映臭气污染问题,小区论坛上关于空气污染的帖子有上千条。不少信访投诉直接向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反映。三是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截污纳管率低,其中半山地区截污率仅30%;绝大部分的河道未进行整治,局部区域“脏乱差”现象严重。为彻底解决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市环保局从适应城市化推进、促进区域转型发展的角度,向市政府积极建议开展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07年,市政府启动综合整治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市环保局作为牵头协调单位,六年如一日,一以贯之推进整治工作。

    二、整治内容和目标

    1、主要内容

    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统一规划,实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企业关停转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区域开发,推动区域整体环境面貌的改善。

    2、主要目标

    一是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辖区大气降尘由近20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8吨/平方公里·月以下,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的比率由70%提高到90%左右,居民环境信访投诉持续下降。二是关停搬迁重污染及低小散企业400多家(含市属以上企业25家),腾空土地4000多亩,工业污染物削减占主城区削减总量的70%以上。三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20条河道整治、21条道路及支小路建设,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半山公园”等。四是培育新型业态,以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美食产业为代表的三产占GDP增加值达60%。

    三、整治的难点

    1、组织协调难

    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企业关停转迁任务,又要开展道路建设、截污纳管、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职能部门能否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是整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无经验可循。由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发挥牵头、抓总和协调作用,探索传统老工业城区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在全国尚无经验可循。二是整治任务繁杂。涉及企业几百家,道路、河道、截污纳管、区块开发等重点工程上百项。三是参与部门多。整治需要协调市经委、市建委、城管委等17个市级部门和拱墅、余杭两个区政府以及相关街道和部门,共计40多个。

    2、企业关停转迁难

    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的多数重点企业都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国营企业,多为化工、制药等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职工人数众多;职工大多定居在企业周边,或者职工本身就是建厂时的征地农民。这些因素给企业搬迁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一是转型升级难,多数企业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缺乏必要的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储备,转型升级非常困难;二是选址落地难。在土地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等因素的制约下,化工、制药类的传统产业都遇到了选址落地难的问题,很多企业多次变更新址地点;三是项目审批难,土地审批、药品行业GMP认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审批、税收比例分成等诸多环节难度都很大;四是职工安置难,许多企业为国有、集体改制企业,退休职工、老职工多,历史旧账纠缠不清;包括技术骨干在内的很多老员工一般都不愿意离开主城区,职工安置补偿难度很大,一些企业关停转迁过程中都发生了职工上访的事情。

    3、信访化解难

    一是量大面广,整治前该区域是环境污染投诉的“重灾区”,年信访量达1000多件。二是矛盾激化程度高,老百姓在阳台上拉横幅、论坛上开辟污染投诉专区、居民集体上访等屡屡发生;三是刚性矛盾突出,投诉的问题多是由于工厂和新建居民区距离过近,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疑难杂症,企业一天不搬,厂群矛盾就一天不能化解;四是利益错综复杂,整治牵涉到企业搬迁、职工安置、污染补偿、拆迁补偿等利益的调整和分配,环保投诉背后隐藏着利益诉求,处理难度大。

    四、半山和北大桥整治举措

    1、实施现场办公

    一是机构设在现场,市环保局把整治办直接设在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北大桥核心区域;二是检查督查在现场,坚持深入整治一线了解情况,坚持现场踏勘掌握进度,坚持实地督查务求实效;三是服务在现场,整治办多次前往安吉、德清、长兴等地帮助企业联系新址,前往下沙、建德等地协调企业搬迁中的电力、规划等问题;四是信访化解在现场,实行重点企业现场蹲点制度、专人包案制度、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

    2、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综合考评机制。每年以市政府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与整治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对成员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强化整治任务进度的全过程督查,以简报、专报和“红、橙、黄”三色预警函的形式向市政府领导和责任单位通报各项目进度;与市监察局联合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对重点、难点工作任务进行现场督查,形成整治工作的刚性约束。三是建立例会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全市性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和推动年度整治工作;整治办建立月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汇总工作进展情况,沟通、协调解决整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四是建立厂群沟通平台。整治办把企业和居民代表召集在一起组织“环境友好对话”,居民提问题、提诉求,企业谈对策、谈整改,加强了双向交流和沟通,这样既有效防范了厂群矛盾的激化,同时也为企业的污染治理、正常运行和搬迁工作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3、执法与服务并举

    一是强化执法。“严”字当头,空间上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时间上坚持实施全天候执法,力度上从重从快。几年来,累计执法检查1500 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100多人次,实施行政处罚120次、罚款500多万元。如为了彻底查清亲亲家园的恶臭源头,整治办的同志连续几天住居民阳台,排查监控污染源。二是强化服务。为加快企业搬迁,积极帮助企业落实资金,寻找项目落地点;协调相关审批部门急事急办,加快搬迁进程,并对搬迁企业实施一定的资金补助,积极为企业关停搬迁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五、取得的成效

    通过六年的努力,半山和北大桥整治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1、环境效益

    一是关停转迁污染企业422家(其中市属以上企业25家),累计削减工业废水排放量3300多万吨/年、COD3400多吨/年、二氧化硫1.3万吨/年;二是切实增强了环境安全,督促12家重点搬迁污染企业开展退役环评和土壤修复,保障“绿色供地”;削减危险化学品3.8万吨,降低了区域环境安全风险。三是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并命名了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整治20条(段)河道,建设污水管网80多公里,实施310多个截污纳管项目,日新增截污量4.7万吨。四是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12年,该区域空气优良天数比2006年增加了68天,空气优良率首次达到了90%;降尘由2006年19.82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5.0吨/平方公里·月,下降约75%;运河出境断面水质改善了一个类别,氨氮浓度下降80%,高锰酸盐指数下降46%。消失多年的鹭鸟重回故里,久违的蓝天白云也日渐增多。

    2、经济效益

    一是腾出了新空间,422家企业的集中关停转迁,腾空土地4000多亩,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二是企业搬出了新天地,通过实施搬迁实现了转型升级,获得了新生。如华泰丝绸、杭州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等搬迁后,产能均提升了一倍以上。三是引进培育了许多新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国家级运河广告创意园等新型的文化创意园在北大桥区域落户,建成了胜利河、大兜路、小河直街和西塘河台湾美食街等一批三产服务业,区域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以受益最大的拱墅区为例,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0.32︰56.05︰43.63调整为2012年的0.03︰39.97︰60.00。

    3、社会效益

    一是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化解了该区域突出的环境矛盾, 13起群访案件都得到了妥善化解,保障了群众环境权益,同时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为关停转迁争取了时间。二是环境综合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脏、乱、差”的面貌基本消除,直接改善了城北地区40多万人的生活环境,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三是推进了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和完善,加快了与主城区中心区域的融合,加速了该区域从城郊向都市的转变步伐。

    4、政治效益

    整治办探索建立的“厂居沟通平台”机制,在化解环境信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整治前的2006年相比,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的环境信访量大幅下降。该机制是“以环境民主促环境民生”的积极探索,是创新社会管理,倡导协商民主的积极尝试,是破解环保“邻避现象”的成功实践。另外,整治积极回应了群众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同时,整治的过程正是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整治工作历时6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环保部万本太总工批示:(半山北大桥整治)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杭州市环保局这种勇挑重担、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一度参与群访的万家花城居民专门向市领导赠送了“心系百姓,惠泽万家”的锦旗,半山地区的老百姓感叹“半山公园就是家门口的西湖。”

     2012年12月22日CCTV-4以“杭州北部工业老区变身‘绿色家园’”为题对整治工作做了专题播报。《中国环境报》、《新华文摘》等进行了多篇报道。

     环保部、省、市领导先后16次批示,对整治工作进行肯定和表扬。市政协主席连续6年带队对半山和北大桥整治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对整治成效给予肯定。2011年、2012年市政协专门行文,向市政府建议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整治这项民生工程。

     杭州市环保局牵头的半山和北大桥整治工作走出了一条优化发展、促进和谐的环保新路子,在全国环保系统引起了巨大反响,上海、江苏、四川等地的环保部门先后到杭州学习、取经。我们深切体会到,半山和北大桥综合整治工作是符合十八大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的积极探索,是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来源:    作者:    编辑:汪静    
编辑策划:王帆 陈琳  网页制作:乐智勇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