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热点专题>2014年专题>综合考评与你我生活>创新创优小故事>
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建设项目介绍
2014-08-27 17:25    杭州网

    实施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考核得分:2.0405

    创新创优目标介绍:

    节能减排作为国家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也是占原油总量的68%的石油消费行业,与工业、建筑业共同列为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三大重点领域。与此同时,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特别是PM2.5,也日益为市民关注。

    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启动低碳交通试点工作,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通过努力争取,成为全国十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之一。试点两年来,具有杭州特色的低碳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转型发展的思路得以实践,低碳交通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创新,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工程和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两年来,杭州交通的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丰富了杭州低碳城市内容,为争取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奠定了基础,试点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交通运输部书面肯定。

    一、项目概况

    2011年初,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会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历时三个多月,调研了40多家单位,编制了《杭州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在研究分析杭州节能减排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杭州低碳交通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杭州市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以低碳交通为发展方向,以低碳交通出行为特征,以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为蓝图的交通发展路径,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重点在低碳综合交通体系、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低碳交通运输装备、低碳交通物流系统、低碳信息技术工程、低碳交通能力建设等六大领域强化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并开展试点工作。基本原则是:坚持立足行业、统筹发展;坚持科技支撑、政策保障;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基本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

    《方案》提出在2011~2013年实施包括28个子项目在内的 “7+1”低碳交通体系建设项目。七个实体项目分别是:“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绿色照明技术应用工程、低碳水运建设改造工程、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电子不停车(ETC)收费系统、低碳驾驶培训工程、公路沿线碳汇林工程;一个能力建设项目是:低碳交通能力建设。

    《方案》于2011年7月和8月,分别通过了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交通运输部组织的评审,被认定为“对全省低碳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并被交通运输部推荐为后续试点城市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样板。

    《方案》实施以来,“7+1”低碳交通项目按计划实施,28个子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如“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基本形成;公交车油电混动和LNG达到1411辆;公共自行车7.4万辆,服务网点超过3000个,日均租用超过25.5万人次,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钱江隧道完成绿色照明4100米、1560套LED; 低碳水运“一体化”管理在浙北航道全面运行;客运一体化率达到84.21%;农村客运班线通村率达到99.3%;厢式化、大型化、专业化车辆占营运车辆比重达到26.2%、19.3%、8.1%;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提前实现100%覆盖;驾驶培训模拟器教学覆盖率100%;2012年公路碳汇林绿化完成4.5万平方米。在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方面,企业能耗统计系统、手机版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出租车移动智能扬招系统、公交及自行车智能调度系统均已完成,交通信息处置中心平台建成,覆盖到交通基层站所的视频会议已投入使用。

    对照《方案》中规划的21项低碳交通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体系,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节能减排,面临诸多困难

    交通节能减排涉及两万多家交通企业,又与每一位社会公众交通出行息息相关。主要难点有:

    (一)低碳交通“体系”构建难。交通运输因其涉及领域广、排放源移动、需求刚性增长的特点,是世界上公认的节能减排难点领域。虽然杭州交通自2009年起就意识到发展低碳交通的重要性,编制了《杭州交通节能减排八个专项行动方案(2010-2012)》、编写了《杭州低碳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但仅从低碳项目实施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入手,没有对整个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环节的整体研究和系统分析,没有对低碳交通指标体系和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其次,作为国内首批试点城市,缺少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理论指导,在世界范围内难有普适性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及案例可以照搬照抄。

    (二)体制多头形成合力难。杭州市大交通体制尚没有完全形成,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涉及杭州市发改委(低碳办)、经信委(节能办)、建委(绿化办)、农委(生态办)、交警、财政、规划、统计、城管办等多个管理部门;从交通系统内部来看又涉及港航管理局、公路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动车服务管理局、高速公路管理局、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和交通信息中心等多个单位。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既需要与相关行业做好协调工作,也需要交通运输行业内部加强协调与配合,还需要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与支持。

    (三)机制不足减碳工作难。节能减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项工作的艰难程度。一是覆盖交通企业的能耗统计等基础数据尚不完备,向企业要数据要真实数据难。二是现有交通节能减排法规不全,执法手段少,执法人员缺失。低碳交通无专门机构管,无专门组织执行,节能减排任务定性多、定量少,且很难考核。三是各级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对交通企业支持力度有限,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中来有一定难度。事业单位没有将节能减排纳入主要工作中。四是全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的路径不够丰富。

    (四)认识不足主动参与难。节能减排是交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交通是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增量发展,而节能减排在某些方面是减量发展。人们对节能减排、低碳交通的认识不足,自觉、主动参与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

    企业是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主体,而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有时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违背了企业逐利本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五)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难。交通运输内涵丰富,涉及的业务领域广,产业链长,推广应用的低碳交通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但技术成熟度和产品节能效果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质量把关难度大,节能减排应用效果责任重。

    三、低碳发展,创新成果显著

    (一)体制创新。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对外主动联系市发改委(低碳办)、经信委(节能办)等多个管理部门,对内联动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市港航管理局、市交通信息中心等单位,借助低碳城市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和联动体系。此外,将低碳交通的考核纳入区、县(市)年度生态文明考核,从而实现了对区、县(市)政府的覆盖,将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工作由部门行为真正上升为政府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强势推动,低碳交通工作上升为交通四大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新设立了科技教育处,由专门人员开展低碳交通的日常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统筹协调低碳交通管理的各项日常事务,核查和发布低碳交通信息和数据等,定期组织召开节能减排专题会议,建立项目跟踪督查制度。为更加扎实落实杭州市低碳交通输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依托杭州汽车技工学校成立了低碳交通管理和科技推广应用中心。

    至此,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单位联动,企业为主,全民公民参与的体制基本形成。

    (二)机制创新。为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目标。在机制创新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首次建立覆盖交通企业的能耗统计信息化系统,把握基础数据,为低碳交通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社会公众参与的节能减排活动,形成全国独特的节油大赛赛制。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三届杭州市汽车节油大赛。出租车、驾培、客运、货运、城市公交等五大行业的专业驾驶员开展专业节油比赛,选出各行业节油高手。普通市民“零门槛”参加社会海选节油大赛,最后由20名专业高手与20名业余高手进行总决赛。三届汽车节油大赛共有1.5万人参加比赛,提高了公民节能减排意识,推广了节能驾驶理念。同时,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平面广告等多种媒体加大低碳交通宣传,鼓励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

    三是创新申报模式,争取交通运输部设立的节能减排项目补助资金。按照《方案》中项目实施难易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项目,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中来。组织专业团队对试点项目的执行给予指导和帮助,针对企业项目,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三个层次准备项目申报。自2011年杭州市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来,上万家企事业单位自主纳入到试点项目中。两年共计三批12个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奖励2692万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是制定了《杭州交通运输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量化目标和考核办法》,通过年度量化目标考核,保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三)理论创新。《方案》首次提出涵盖公路、水路、城市交通的低碳交通六大重点建设领域。首次系统地进行了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绘制了杭州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蓝图,指出了“立体式交通节能减排路径”,提出了2011至2013年杭州市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21项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体系。此外,首次提出具有杭州特色的“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指明了杭州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和解决城市交通“行车难、停车难”的基本出路。杭州“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已经成为全国低碳交通的范例。

    (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节能减排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广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研究与应用。

    一是在“五位一体”绿色公交方面。交通汽校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选型及环境适应性研究》,为公交科学选择油电混合、LNG、CNG动力提供依据;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已在全国26个城市中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发挥杭州示范效应,我局牵头开展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努力争取将《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将上升为国家标准,向全国推广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

    二是在绿色照明技术应用方面。我局牵头《交通低碳化智能照明管理系统》、《杭州绕城高速公路LED照明技术示范与应用》、《新型太阳能LED路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项目已成为省科技项目、市重大项目,获得专利16项,发明专利3项。

    三是低碳水运建设方面。市港航局《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系统》、《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实践与运用研究》成果,形成了浙北航区高速化格局,实现了水路运输体制机制创新,受到交通运输部表彰,获评全国优秀物联网项目。

    四是在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方面。市运管局原始开发的《中日韩物流信息平台》已上升为国家交通物流平台。原省委书记赵洪祝、现任省委书记夏宝龙莅临检查指导,给予高度评价。

    五是在ETC收费系统方面。绕城高速公路业主杭州国益路桥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主持研究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研究》课题,为浙江和华东六省市联网ETC不停车收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是在低碳驾驶培训工程方面。杭州发明的场地电动驾驶仪在全国推广应用,因节能减排效果突出,成为省节能减排推广应用示范项目。

    七是在公路沿线碳汇林工程方面。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杭州市公路碳汇林设计研究与建养示范》工作,把公路绿化变成碳汇林、生态林、景观林和文化林。

    在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方面。我局构建了网罗所有基层站所的视频会议系统,夯实了交通系统节能减排基础;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开发的手机版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出租车移动智能扬招系统已成为杭州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公交集团完成了公交及自行车智能调度系统,手机版公共自行车租还服务系统,为市民租还自行车提供了便利;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研究及其工程示范》,为重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新手段。

    两年来,围绕低碳交通六大领域、“7+1”项目,我局部省联合攻关项目2项,省级科研立项20项,市级立项48项;4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进步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3项,先进4项。

    四、科学发展,低碳效益显著

    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实施以来,效益主要体现在:

    一是交通转型发展,社会效益显著。在行业转型发展方面,按照编制的《方案》,在行业管理方面,新的体制机制让近2.46万家企业参与了节能减排工作,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行业管理制度走上正轨;在公众参与方面,节能驾驶大赛累计参与1.5万人,交通节能宣传投入500万元,各种媒体报道20余篇次,形成了覆盖电视、广播、网络、平面广告的立体宣传形式,全面提升了公众出行的节能减排意识。

    二是企业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近两年来,低碳交通体系建设项目累计节约8744吨标准油、63208吨标准煤。两年共计申请到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692万元,得到了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0万元专项节能减排资金支持。带动项目建设资金约20亿元。同时,为杭州2012年争取到财政部4.75亿提供了支持。

    三是低碳交通建设,政治效益显著。杭州是低碳城市、新能源汽车、LED“十城千盏”、杭州市交通清洁化国家试点,低碳交通是这些金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服务能力提升,管理效益显著。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碳排放监测与统计系统奠定了杭州低碳交通管理的基础。公众出行信息化系统成为交通服务公众的内容。交通运输指挥中心的建成,提高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

    五是可持续发展,环境效益可观。按照全面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预计2011至2013年,累计节约14941吨标准油、95333吨标准煤。折合减少CO2排放23.7万吨。

    五、转型发展,推广取得成效

    杭州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在政治、社会、环境和媒体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认知肯定,政治层面影响深远。2011年9月,省委书记赵洪祝、市委书记黄坤明在《浙江信息—淳安县创新举措打造低碳环保运输业》上作出批示,高度肯定了淳安交通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7月2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在第一次交通节能减排保定会议上,对杭州“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给予较高评价,对杭州市整合多个国家级试点优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项目推广,社会层面影响广泛。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第二批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启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吸引了包括成都市交通委、沈阳市交通局等5家单位前来学习交流。交通运输部书面肯定“杭州低碳交通项目实施总体进度超前,初步形成了杭州模式,对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在全国26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三是技术推广,项目层面影响力强。杭州市有多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升到国家级、省级推广目录的有“杭州市低碳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延长车用润滑油使用周期”等10个交通运输示范项目。

    四是理念推广,媒体层面赢得美誉。杭州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杭州低碳交通特色项目—“五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入选多哈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政府的宣传片《环球同此凉热》,这也是全国唯一低碳交通拍摄城市。另外《中国交通报》、《杭州日报》、《交通旅游导报》、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媒体多次对杭州低碳交通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胡菲菲    
 【相关阅读】
编辑策划:王帆 陈琳  网页制作:乐智勇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