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燕资料图。 图片来源:中国网
央视网消息:手握焊枪,凝神聚力,伴随一阵火花飞溅和刺耳的噪音,一条整齐的鱼鳞焊缝赫然出现。在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焊接车间里,黄春燕正带领她的团队,对新引进的焊接设备进行调试。“如果把这个设备攻关了,用到我们的产品上,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最少四到五倍。”
即便距离几米开外,看到电焊四溅的火花,常人仍会绕道而行。“焊工特别容易被烫伤,而且不能躲,一躲焊缝就歪了,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黄春燕边说边撸起袖子,胳膊上大大小小的新旧疤痕赫然在目。
这些疤痕,陪伴黄春燕走过入行最艰难的日子,也无声记录了一个出身于“老军工”家庭的19岁姑娘,在男性主导的电焊领域脱颖而出,将匠心焊刻到柔弱的身板里,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过程。
车间里不服输的“大眼妹”
当年,19岁的黄春燕从学校毕业后,被直接分配到焊工岗位。黄春燕不止一次顾虑犹疑“我真的适合当焊工吗?”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会干易,干好难”……这些都是对焊工的描述,也足见这一行业的生存状态。作业环境热、脏、累,每天在焊花下连一件囫囵衣服也都穿不了。由于自己的师傅也是女同志,她不断鼓励自己“师傅能坚持,我也应该能行”。同事谈起黄春燕都竖起大拇指说,她的大眼睛里透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电焊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技术,不仅需要超强的悟性,更需要超凡的耐心和毅力。从进厂起,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车间,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焊接,理论知识缺乏,她就每天挤出时间“啃”书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黄春燕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在黄春燕所在的工厂,二十多名焊接工人只有四五位是女同志。
对于快速更新换代的装备材料和操作设备,黄春燕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焊接有难题,就找黄春燕”这句话也在博微长安的工人中间流行起来。
没有深入骨子里的要强,黄春燕很难走过来。
黄春燕资料图。
汗水滴灌焊花 困难磨砺巾帼荣耀
身处军工企业,黄春燕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种。
“遇到困难首先你就要带头,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这就是作为党员的身份就要求你这样做。” 黄春燕不服输的精神一次次得到印证。
2004年,企业接到了某新型雷达试制生产的任务,根据要求,天线骨架所用的材料由原来的钢管改为钛合金管,加工工艺由原来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改为氩弧焊焊接,而且必须达到一级焊接水平,缝隙、气泡不能超过0.3毫米。面对近乎苛刻的技术要求,黄春燕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钻研试验,设计出了一套新的焊接工艺方案,这个方案还被确定为焊接工艺规范,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多创产值近300万元。
在黄春燕的焊枪下,汗水滴灌焊花,让焊工的成果与骄傲一次次闯入大众视野,用焊枪焊接国防装备挺直的脊梁。她参与焊接的高原自行式炊事车,建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灾现场;她焊接的雷达多次执行国家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保驾护航;她焊接的军事装备更是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威武亮相。
黄春燕资料图。
焊工技艺和精神传承不能断
手臂上的烫伤终会痊愈,而焊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绝不能断。黄春燕说,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最大程度把控好细节。
她这样要求自己,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徒弟。 “当我徒弟必须承得住压力,我的严厉可是出了名。”黄春燕半开玩笑地说。但严师出高徒,大徒弟张印转岗后,已成功升任焊工组组长,还被授予“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12月,以黄春燕为技术骨干的“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在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带领团队累计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3项,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工。
一个车间,一把焊枪,是黄春燕最情深的朋友。从业27年,她从未离开过焊接岗位。而今虽然身上多了诸多闪耀的标签,黄春燕还是最爱工人的身份--进入车间就能找到最激情的状态,仿佛自己刚入行时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