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当前位置: 解读评论
共享: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

2015-11-06 14:11    杭州网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步入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我们勾勒出了新时期民生发展的新蓝图,指明了民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有许多新提法、新举措,堪称是一部亮点纷呈的民生规划。

    1. 将共享列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多年来,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因为只有树立先进的理念,才可能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优良的技术方案才能全面发挥出它的正功能;反之,就可能陷入发展误区甚至南辕北辙。共享理念的提出,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首要原则和增进人民团结的时代要求前后响应,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奉行的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取向,将真正转向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共享发展新阶段,这对于化解以往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失衡、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将是从源头开始进行的深刻调整。有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道路才可能变得清晰,相关制度安排才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确实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

     2. 强调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表明“十三五”的民生目标将不再是单纯的收入增长指标,而是更具综合意义的生活质量指标和全民普遍提高,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过去讲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多以收入水平来衡量,甚至是以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来衡量,这种量化的指标虽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民生改善的程度,但客观上存在着局限性甚至是重大缺陷。例如,有高收入者不一定能够有高质量的生活,近11年来老年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连年以10%的幅度增长,但我们的调查表明,一些老年人甚至是一些退休金或养老金待遇很高的老年人却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随着年龄增高和身体失能而陷入生活质量持续下降的困境,这是高收入者低质量生活的例证。再如人均收入指标往往掩盖了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在0.4以上的阶位上居高不下,反映了国家发展成果并未真正做到普惠全民,而是一部分人获得多、一部分人获得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显然是巨大进步,因为“生活质量”是综合指标,“普遍提高”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观标志,它意味着国家将围绕提高民生质量与普遍受惠下功夫,其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养老、医疗保健、文化等直接关乎民生质量的服务业的发展会提到新的高度。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无疑是民生目标的升华。

    3. 明确提出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表明国家不仅要让全民在发展中普遍获益,而且要通过有效制度来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稳定安全的预期。无庸讳言,由于渐进改革中的相关制度安排并不成熟,特别是直接关乎民生的一些制度安排尚未定型,目标也不明朗,它引发了人们的焦虑与不安。例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连年增长,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规模在不断壮大,但因这一制度并未定型,公众总是担心未来养老金是否可靠;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亦使人们对养老问题充满了忧虑。还有医疗保险在发展,人们对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担忧并未解除,等等。因此,虽然“十二五”期间对民生的关注度很高,政府公共投入的力度很大,惠及民生的广度更是前所未有,但因制度的欠成熟与不定型,公众的获得感并不强烈。在“十三五”期间,国家不仅要大幅度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与共享水平,而且要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全覆盖,并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动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以壮大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举措必然使共享理念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提高,从而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这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4.明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并将脱贫目标具体化,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将会得到快速弥补,这是衡量是否能够实现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关键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最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成就主要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贫困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减少,即经济增长与反贫困效果都十分显著。然而,由于国土面积大,自然条件差异大,加之长期以来的发展失衡,一度出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西部地区总体落后于东部地区,乡村明显落后于城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构成了扶贫攻坚的难点,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与散落在全国城乡的贫困人口依然规模庞大。按照现在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标准,我国还有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贫困户;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新划定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从人天均1.25美元提高到1.9美元),则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2亿。如果不能让这些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迅速摆脱贫困状态,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说实现了。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用相当多的篇幅规划了脱贫攻坚目标与具体政策。在总体目标中,明确设定“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民生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为此,国家将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同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这些内容必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具体化为各种政策措施。因此,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将是消灭区域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决胜期,“十三五”后中国反贫困指向的对象将是分散的相对贫困人口。从区域集中贫困到个体分散贫困、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揭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得以补齐,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这恰恰是共享发展成果最重要的体现。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郑功成    编辑:见习编辑 叶海涵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