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绘制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的蓝图。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共享发展理念。认真研读全会公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这一发展理念。
第一,从规划理念来看,强调将人民主体地位置于规划所坚持的六大原则之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中,不坚持这一原则,必然本末倒置。全会公报强调,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六大原则。这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地位。
第二,从规划目标来看,强调使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人民群众都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从理论上说,人民是一个范畴;然而落实到现实中,人民则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多面体,包括各个阶层、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全会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在公报中没有抽象地停留在人民的概念上,而是具体化到人民群众的不同群体中,强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例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具体规划目标,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从规划制定来看,强调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来制定规划。人民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有需求,有欲望,有想法,要工作,要生活,要交往交流。一项社会政策是否成功,一项发展规划能否实现,要看人民群众的感受如何。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我们的整个政策导向来看,确实越来越注重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考虑群众的直接感受,五中全会同样如此,突出强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除了要重视物质利益的“获得”,“感”——人民的感知、感受,同样不能忽视。
第四,从规划重点来看,强调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人民共享发展问题。衣食住行,人之所需。生老病死,人皆难免。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多或少、强与弱,其实主要系于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把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好,真正关心人民疾苦,才能切实实现人民的共享发展。公报在扶贫、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生育政策等,都做出了系统的规划,直接指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
第五,从规划保障来看,强调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保障人民共享发展。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发展历程来看,越来越注重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诚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尤其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同样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层面上保障人民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