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从那时起,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其进程。总结三十多年走过的路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改革的突破始于农村,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突破。三十多年前,从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而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所以中国对原来那种高度集中、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第二,这种改革每隔一段时间设定一个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呈渐进式发展,而不是突变;不是推翻原来的体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第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顶层设计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最基层的农村开始。在基层取得了经验后,经过试点加以总结,然后在全国进行推广。而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是每隔五年,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行一次顶层设计,制定出总体方案,按照方案由上到下逐步推进。
第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服从于、服务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其他领域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哪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跟进到哪一步。改革的目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相适应。
最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依法推进的,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和推进,都是按照程序依法决策、依法进行。一般的程序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一个五年期机构改革的建议,做出决定,然后由国务院提出改革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全国都按这个方案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将成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以不断制定新的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变成国家意志和成熟的法律。
中国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
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叫做《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讲话分析了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指明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1983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减少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这次改革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退休制和任期制,消除了当时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1988年的第二次机构改革,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逐步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这次改革给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点是明确了转变职能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第二点是提出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改革方略。定职能就是政府管什么事。定机构就是由谁来管、哪个部门管。定编制就是有多少人去管。从此,历次改革都离不开“三定”这样一个改革路径。
1993年进行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宏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宏观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撤并了100多个管理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