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经济讯(记者刘超)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由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委指导,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发现双创之星”第七场主题活动于11月9日、10日走进浙江金华,光明网记者实地走访了金华、衢州、丽水等地,采访了多名创客。
图为月旭科技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进行色谱检测
从0到5的改变
“一开始是他们百分百占据着国内市场,但现在我们占据了5%。”谈起当下国内的色谱分离材料市场形势,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岳星满怀希望。
赵岳星1989年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IBM全球研发中心担任高级工程师,2005年他归国创办了月旭,2011年,浙江月旭公司在浙江金华成立。
月旭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是色谱柱,这是一种叫色谱监测仪的核心部件。色检测仪主要应用于制药、食品加工以及化工等产业的检测,奶粉是否含有三氯氰胺、猪肉里是否有瘦肉精、饮料中有没有塑化剂均可通过该设备检测,制药过程中药品的检测也离不开这种设备。
但就是这样一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国外巨头垄断。中国在这一行业起步较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太少,导致国内各个产业的色谱检测一般都高价购买国外的产品和技术。
与快消品和IT产业不同,色谱行业尽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一两年一个周期更新换代那么快,色谱行业不论是技术转化为产品,还是产品打开市场都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赵岳星博士认为当下国内市场充斥着国外产品的现状短时间内无法扭转,“但我们可以逼着他们改变。”
技术垄断被打破以后,国内色谱行业已然可以在产品质量与性能上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价格却又比进口的产品低很多,性价比更高。因为有竞争,国内市场的整体价格被拉低了,服务却上去了,下游企业受益不少。
“当下色谱行业我们还不能做到和他们一样大,但是这抢占这5%市场的过程中已经证明了我们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已经达到了和他们一样的水平。”赵岳星始终专注于品牌行业的塑造,他认为不论是月旭还是国内同行都和国外那些行业巨头有很大差距,差距之一就在于认可度:市场的认可度以及同行的认可度。“月旭的目标是10年内做成被认可的厂家”他已经做好了规划。
5年研发,5年打开市场;从美国到上海,从上海回到家乡金华,赵岳星博士用10年两地经历完成了自己的创业,也和其他厂商一起打开了色谱行业的国内市场;下一个10年,他将更专注与技术的革新,向着更长远的目标迈进。
以质量和品质赢得尊重
很多人容易把陶瓷和搪瓷混为一谈,对于搪瓷这项技术人民最深的记忆应该还停留在上世纪很多人家都有的搪瓷茶缸上,因而搪瓷给人的印象总是“常用却很低端”,怎么拓展搪瓷技术的应用领域成了搪瓷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面对搪瓷行业的发展瓶颈,常年经营搪瓷产业上游(釉料供应)企业的邢翰学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我当年最大的困惑就是,下游企业(搪瓷企业)不进步,我该怎么办,于是我决定跳出供给材料这块,为搪瓷行业做点什么。”
2003年,浙江开尔实业有限公司成立,邢翰学任董事长。他将目光瞄向了搪瓷建筑平板这项空白领域,开始了搪瓷材料由日用品向工业、建筑装饰等众多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公司创立之初,市场很难打开,国内很多企业还意识不到不到搪瓷可以应用在工业、建筑领域。幸运的是,深圳地铁一号线内里面工程面向全球企业公开招标,凭借静电干法、两喷一烧等工艺应用在建筑平板上的创新,开尔一举击败行业巨头德国奥美华公司成功中标,成为首家进入国内地铁搪瓷钢板内饰景观工程领域的内资企业,打破了国内市场外资对地铁搪瓷内立面装饰材料的垄断。
“在中国有个特点,凡是中国不能做的,只有外国能做的,一定价格很高,而向我们这种企业的出现逼着他们把价格拉下来。”邢翰学认为这样做对整个行业以及国内客户的意义都很重大,“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是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是国内时尚,还有国际市场。”
单纯以低价强行挤入市场已被证明不是长久之计,以竞标为例,不仅要看价格分,技术分也要兼顾,对于某些重大工程技术分还要远高于价格分,这就需要考量各产品的性价比。产品不仅价格要低,质量也要跟得上才能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
邢翰学始终认为利用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才能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这种认可不仅会转化成经济效益,更代表着行业内的一种尊重,如果一个产品很难打开市场,那就需要从自身找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就是满足市场要求,满足社会要求,如果不能创新,那么终将被淘汰”邢翰学强调。在把搪瓷用在建筑平板上获得成功后,开尔并没有停住创新的脚步,在拥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的情况下,现在正向市场前景更广阔的外幕墙领域拓展。
浙商素以“敢闯”、“善于开创”闻名,不论是海归赵岳星博士,还是从上游产业做起的邢翰学董事长,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创业激情:打破行业壁垒,为内资进入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们将创新看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对企业的未来做规划。从制度到管理再到技术,从办公室到厂房再到流水线,都能看到创新、创造的结晶。创新精神在浙江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双创”之风席卷中国之时,一个大的“双创”生态正在浙江各地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