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汽车 | 图库 | 宽频 | 娱乐 | 旅游 | 数码 | 金融 | 体育 | 家居 | 公交 | 时尚休闲 | 消费头条 | 新闻 | 论坛
 
 当前位置: 重要报道
发展的内外环境怎么看仍然是机遇期

2015-12-08 14:30    杭州网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社会发布。浙江“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为:今后五年,要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看待浙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十三五”提出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领域的难题亟待破解?“十三五”期间,浙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何而来?为此,记者专访了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勇。发展的内外环境怎么看仍然是机遇期

记者:跟过去的五年相比,今天的浙江面临怎样的内外部环境?

黄勇:“十二五”我省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生产总值已迈上4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我国发展环境的判断是,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

对我省来说,“十三五”将迎来一个有利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桥头堡”;通过把握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释放红利的机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加全面地、深入地开拓国内市场。

记者:再放宽视野,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呢?

黄勇: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总体偏冷的态势,要有提前的预判和清醒认识。至关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近年来,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政策,德国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处于领跑地位。世界各国竞相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加强布局,由此将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与此同时,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依靠低成本优势成为传统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培育新兴产业早已在路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浙江智造”、“浙江创造”初现端倪。百舸争流,唯有强力推进,持久发力,才能牢牢抓住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 “十三五”新目标怎么解读要看转型发展

记者:转型发展要确立新目标,怎么理解浙江“十三五”转型发展的新目标?

黄勇:我省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确保实现省委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翻番”是硬指标。要实现GDP翻一番,“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需要达到6.3%左右,但要达到人均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按照人口增长趋势测算,GDP年均增长需要提高到7%以上。

这个目标要求,从有关机构测算的“十三五”我省经济潜在增长率看,估计在7.5%左右,而根据历史经验,实际增长率一般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1个百分点,据此判断“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7%以上经过努力应该可以做到。

但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还应体现在转型发展上。要根据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五大定性要求,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导向,有的应设置约束性指标,以更好地指导各级政府工作,引领全社会聚焦转型发展,建设“两美”浙江。打造经济升级版重点何在推进四个转型

记者:浙江经济要打造升级版,哪些重点领域亟待破题?

黄勇: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需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争取实现突破性进展。

首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制造业发展要在提高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对接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融入全球中高端产业分工体系。服务业发展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产业重点上,要抓好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做强做精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等培育成为新的万亿级产业。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产业布局上,要突出抓好省级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的提升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其次,推进空间结构转型。要按照全省一盘棋要求,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都市区和小县大城三大空间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围绕都市区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围绕空间互联互通,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省会杭州至各设区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第三,推进社会结构转型。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围绕建设“橄榄型”社会,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围绕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第四,推进政府治理转型。全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行善治、良治。首先,要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其次,要实现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第三,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转变发展方式难在何处一项系统工程

记者:“转变增长方式”提出很多年了,“九五”和“十一五”均提出过增长方式转变,今天依然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组,为什么这么难?

黄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之所以难度大,主要原因有:

其一,思想认识有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早在1995年,国家“九五”计划首次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年后,2005年在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再次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10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转变增长方式”的表述,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强调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可见,中央层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紧迫性,是反复强调、不断加码。但从地方来看,确实认识有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一开始对发展速度看得比较重,对质量提升不够重视。

其二,倒逼机制有个逐步强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增加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经济增长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特征。但是,这种发展格局是不可持续的。然而,形成倒逼机制是有个过程的。我省作为资源小省,较早遇到“成长中的烦恼”。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不仅市场需求疲软,而且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制约加大,各个方面真正意识到转型发展的紧迫性,省委省政府适时打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三,体制障碍有个不断突破的过程。转变发展方式,不仅需要思想认识上到位,而且也要体制机制上到位。从总体看,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完全脱离粗放型增长路径,体制上的障碍是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空间结构过于分散,都市区经济协调发展困难,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天花板”、“玻璃门”等等,都属于体制上的问题。这些体制上的矛盾和问题,往往又是相互交织、互相影响、错综复杂。要突破体制障碍、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务必要高举改革大旗,高抡改革大锤,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方式转变扫清“绊脚石”。转型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创新改革开放

记者:“十三五”期间,浙江经济转型的动力从何而来?

黄勇:未来五年,引领浙江经济转型的动力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创新驱动。要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让创新贯穿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像重视固定资产投资一样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要建设好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宁波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支持其他都市区和设区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科技、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先支持企业研究院、产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要找准创新的主攻方向。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立足我省产业基础,超前规划布局创新突破领域,统筹部署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形成创新资源叠加优势。要优化创新服务。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加大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收入分配倾斜、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全球广揽英才,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其二,改革驱动。我省要发挥好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条件,突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加快转型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当前,有两个改革领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于再造民营经济新优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地方金融创新。二是更好地推进新型城市化。重点在于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民生改善。

其三,开放驱动。我省地处沿海,经济外向度高,要牢牢抓住我国推进新一轮开放战略的机遇,深入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乐平    编辑:沈涛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