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明珠,人间西湖,杭州所表现出的美好,一半是景,一半是人。
许多人第一次来杭州,都对司机在斑马线前的主动让行惊讶不已。如今,这样的“惊讶”在杭州地铁也能看到。今年8月中旬,杭州市文明办联合团市委、杭州市地铁集团,正式启动“先下后上乘地铁,文明一米迎嘉宾”活动,文明出行,地铁先行。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市志愿者协会及各有关城区文明办、团区委在活动的组织上积极跟进。
地铁作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杭州正在努力推广地铁文明出行,井然有序的排队,文明有礼的上下车,成为杭州最新的文明风景线。
地铁文明出行,城市形象的窗口
关于地铁文明,杭州很早就已经起步。
在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之前,地铁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已先行启动,2012年10月,杭州迎来首批200名志愿者,20至30岁的年轻人成为主力军,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都有一颗热忱服务的心。
2013年5月30日,杭州地铁首部“文明公约”正式出炉。这部集合了杭州市民共同智慧的公约,在地铁列车和地铁站内、市区一些路段的路牌、灯箱、户外墙绘等地方都能看得到。公约对在地铁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2014年11月24日,随着杭州地铁2号线正式开始试运营,地铁集团组织的“彩虹服务队”也正式上岗,这些服务队员在站里巡行,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主动上前服务,为乘客指引出入口、换乘点,普及乘坐自动扶梯、垂梯、使用自动购票机、使用闸机等乘车常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等。
好,但求更好。
2013年7月1日,杭州城市新门户——火车东站枢纽正式启用,作为与之无缝衔接的地铁1号线火车东站站,成为这座城市的一扇迎宾门, 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文明之窗。
“大铁”拉“小铁”的效应,在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显得尤为明显。10月2日,地铁线网总客流94.75万人次,如此庞大的客流,使得地铁空间里的每一个文明细节的影响,都被成倍地放大。
许多人关于杭州的第一印象,直接源自地铁。
赵明来自青岛,毕业后选择了杭州,吸引他的除了杭州的温婉,更是因为听说这座城市里的人“和善,客气”,10月17日,他拖着两个大箱子抵达东站,志愿者热情的引导,地铁站台上井然有序的排队秩序,让他一下子对杭州充满好感,“挺好的,杭州人真的很热情,我第一次坐地铁,再加上杭州地铁人又多,说真的有点紧张,挺谢谢志愿者的,对杭州的第一印象满分。”
文明与效率可以兼得
一米线排队,先下后上,地铁站里的每一项文明举动,都会带来联动效应,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乘客。
杭州地铁曾经在客流最大的地铁火车东站站、武林广场站、龙翔桥站做过一项实验,在有序排队和无人引导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差别究竟是多少?实验数据给了文明出行最有利的支撑。结果显示,25秒的开门时间内,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就可以多上4个人;另一组数据更值得注意,同样的下车人数,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可以节约至少5秒的时间。
5秒钟意味着什么,一道数学题可以更加具象地表达文明与效率可以兼得。
杭州地铁每一列车,共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4扇屏蔽门,1节车厢最多可乘240人,计算下来,一列车最多可乘1440人。文明上下车,每扇车门可多上4个人,每列车就可多上96人,以高峰期3.5小时为例,每3分钟左右到站一趟列车,3.5小时共到达70趟列车,总共可多上70×96=6720人,相当于多开了4.67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