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九堡有支“爷爷奶奶助学团”
发布时间:2015-12-30 09:48:21 星期三   

以向善的力量汇聚人间大爱

3年资助114名贫困学子 助学金额高达57万余元

“手里有点闲钱,见不得谁家日子过不下去,都想去帮一把。有孩子读不起书,那更得帮了。” ——“爷爷奶奶助学团”发起人凌红峰

前不久,九堡街道办了场“我在钱塘智慧城,拥抱G20”的文艺演出,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为辖区内选出的“最美人物”颁奖。

66岁的凌红峰,站在舞台上。

聚光灯一打,老人有些紧张。我等他走下来采访,他摆摆手,“这么点小事,应该做的。再说,不是我一个人呐……”

没错,这位“最美人物”,是个群体——“爷爷奶奶助学团”。

究竟有多少人,具体数字凌红峰也说不上来,“五六十个人总有的。”

他们,也不是全在九堡,还有住在附近乔司、临平和下沙的。

依托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将助学这件事,发扬光大。

如果给这个群体画个像,有三个关键词:六十岁上下、家住城郊结合部、一颗朴素向善的心。

从2012年起,他们一直资助丽水龙泉的贫困学生。龙泉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马建云那里,有一份更为详细的统计,“到目前为止,资助总资金已达57.89万元,资助总人数为114人。”

1

“有孩子读不起书,那更得帮了”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了解决农村医疗问题,培训了大量的“赤脚医生”。凌红峰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宣家埠村人,1968年参加工作,在九堡镇卫生院一直干到退休。

大致是2011年底,凌红峰无意中看到报纸上说龙泉的贫困学生,“一天仅三四元生活费,顿顿吃包心菜,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拿不出学费!”

“当时觉得很震惊,浙江怎么还有这样的家庭啊?”他说。

凌红峰拿起报纸,就去隔壁办公室找了章康伟。

章康伟,龙泉人,2009年从当地红十字会医院调到九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任中心书记、主任。“山区确实很苦。”他说,恰好有个老领导就在龙泉市关工委工作,便顺手打了个电话。

“我当时想法也很简单,就想如何能跟这些孩子联系上,来个一对一帮助。”凌红峰说。

城市化推进,城郊结合部的农民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手里有点闲钱,见不得谁家日子过不下去,都想去帮一把。”他说,“有孩子读不起书,那更得帮了。”

2

资助学生,还有三大原则

章康伟的老领导,叫马建云,当时是龙泉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章康伟电话来时,当地大学生资助已经结束了。

马建云问,高中贫困生行不行?

“马主任告诉了助学金额,初中生一年是1000元,高中生是2000元。”章康伟说,“凌院长当场就表示,先资助三个。”

“大多是因病致贫,可怜啊。”凌红峰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一个概念,“熟人社会”。他说,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九堡人,又在镇里行医多年,凌红峰的“朋友圈”可不小。

资助学生,凌红峰有三个原则:不分男女、不论长相、不求回报。

“最开始我和几个亲戚朋友说了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必须帮啊’。到了2012年6月,我们一共6个朋友,跟着章康伟,去了趟龙泉。”他说。

一路上,章康伟也在观察。

“其实他们就是很朴素的老人家,到了龙泉,三四个人挤一间房,特别节省。”他说,吃穿都不讲究,“让我很感动。”

6个家庭,一共结对14个孩子,捐出16000元。

3

一位女士资助了十几个孩子

“亲眼看过,就更放心了。”从龙泉回来,凌红峰不管在门诊还是参加活动,只要碰到熟人,“资助龙泉贫困孩子读书”成了他挂在嘴边的话题。

在他看来,龙泉市关工委的操作流程也很认真。

如果有人想来助学,找到凌红峰,他便联系马建云,拿到一份贫困生名单。

钱款打过去后,马建云再把助学款发到孩子手中。

发的时候,她会逐一拍下照片,让每一个孩子签字,再把资料传过来。

“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资助人是谁,她都整理好,还提醒我们再跟孩子逐一电话核实。”凌红峰说。

就是这么你传我,我传你,资助人除了九堡,还有下沙、乔司、临平。

凌红峰说,在这些资助人里,有两个人一起资助一个孩子的,也有一位女士一人资助了十几个孩子。

2012年冬天,他退休了。但在九堡镇卫生服务中心,这份爱心并没有停止。

“我本人也结对了一个贫困生,还在医院内发起了针对龙泉贫困生的爱心捐款活动。”章康伟说。

六十岁上下

一颗朴素向善的心

助学金额高达57余万元

“爷爷奶奶助学团”

家住城郊结合部

3年资助114名贫困学子

4

“让学生有书读,我们就有成就感”

日子一天天过去,凌红峰资助的三个孩子,也一天天长大。

“去年,他们升学了,高中生考上了大学,初中生也变成了高中生。我和爱人一合计,打算继续资助。”他说,费用一年是9000元。

孩子们和他的关系,也挺不错。

“家长里短,学校里的事,他们愿意说,我就爱听。”凌红峰说,去年夏天,一个女孩还找上门来看望他,“我和老婆去地铁站接她,一起来家里吃了顿饭,非常有礼貌。”

“让学生有书读,帮他们实实在在做了一点事,我们也很有成就感。”章康伟说。

从最开始6个人,到现在一个庞大又有些“松散”的团体,凌红峰说,“压根没敢想过。”

说“松散”,他说,“你通过我打款也行,自己去联系也行。”

同样,马建云也没有想到。

“他们每次来,不仅给孩子拿了助学款,还主动贴补起他们的生活。给我的感觉,是一群非常朴素、非常心善的好人们。”她说,这些年,关工委也在定期走访一些资助者,“我也来杭州这些好人的家里看过,都是寻常百姓家,过着普通日子。”

章康伟说,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进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记者手记

一颗最朴素向善的心

我把这个故事,也说给了江干区文明办主任朱吉听。

她对我说,那天颁奖,她就在现场,确实非常感动。这是一种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最为朴素的情怀。

《感动中国》的宣传片里,也有一句话,“什么都在变,但是人们心底里的,对于美好的那种感觉,对于善良的感觉,是不会变的。”

确实,在这样的土壤上,江干能做的事很多。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最美江干人的评选,其中有不少,都是像九堡爷爷奶奶助学团这种老底子江干人。

比如蒋金海,一名普通的杭州出租车司机,笕桥横塘人。

他不顾生命危险,夺下菜刀;他救过轻生者,也劝过消极人;连续8年参加高考应急志愿活动,免费接送考生;多次跟电台联动救助外省市病人;连续五年帮助四川省凉山市自治州照觉县工家兵小学贫困学生……

2012年起,江干推进道德讲堂,把这些身边的好人好事,传播到全区。

就是这个蒋金海,还带了一支爱心车队。

好人的力量,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做好事。于是江干专门为道德模范成立工作室,让大家一起来学榜样、做公益。

典型的感召力,是强大的。

今天的江干,到处是好人。未来江干还要筑造道德高地,书写精神文明新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钥 通讯员 金诚成   编辑:王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