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山整治现状。记者 李忠 摄
“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馒头山社区,凤凰新村里,93岁的老人李雅琴精神矍铄,笑得合不拢嘴。
在馒头山住了四五十年的她,在外面过渡了大半年,最近搬回了馒头山,“新家”一室一厅,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装修得清清爽爽。最最重要的是,“新家”现在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装上了燃气管道。“以前,每天要倒马桶,拎着马桶走在路上,碰到电动车骑得飞快,心都慌死了。现在,房子改造得嘎好,我心花儿都开了。我跟人家说,活到100岁没问题!”
眉眼里藏着笑的,在整座馒头山,还有很多。
环境变了,民生改善了
如果是在看一部电影,那启动整治的这半年时间,馒头山就是一直在“快进”。
“天晴怕烧了,雨天怕涝了,刮个风怕树倒了,下点雪担心房子塌了……”说起之前的馒头山,南星街道党工委书记鲁军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去年10月底,馒头山启动整治。上城区区委书记缪承潮定下了一条原则:所有的峰会项目都是民生项目——不是做做表面文章,而是要以峰会为契机,彻底改善民生。
项目,从最初的3个,在一次次“加码”后,变成了现在的25个。
道路两边,违建早已拆除,路面也随之拓宽,白墙黑瓦粉刷一新,视野一下子“亮堂”多了。
更多民生项目同时跟进:对独家村、凤凰新村10幢等老旧危房逐一进行排查、鉴定,其中D级危房整修或外迁149户,现在第二期整修计划也规划好了。
目前,累计排查违法建筑571处,拆除27000多平方米,清退群租房1700余间;已为100余户居民实施“拼阳接卫”,让400余户居民告别了马桶,弱电“上改下”,燃气管道也通到了家门口……
就在昨天,我们走过的路面还有些坑坑洼洼,不过,随着工程车进驻、铺沥青工程的启动,不出3天,凤凰山脚路就会平平坦坦。
作风变了,干群关系更亲密了
路修好了,景变美了,这些只是视觉上的改变。
这半年时间,馒头山的老百姓亲眼见证了更大的改变——干部作风在改变,干群关系也在改变。
“不深入基层,容易犯‘自娱自乐、自作多情’的错误。”上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建祥笑着说,“你不走近老百姓,不问过他们的需求,很多事情还真的想不到。”
比如,馒头山上有13口古井,原来打算在井边修个小花坛。问了居民,却都连连摇头,“不要不要,还是搓衣板给我们搞一个。”
原来,馒头山上的老杭州,一直习惯在井边洗衣服。于是,井边的小花坛不修了,变成了“搓衣板”。
半年时间,一个个项目推进,一件件实事完成,老百姓对生活改善有了期盼,干部和居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社区书记郑鸳鸯就发现,一开始对改造将信将疑的居民们,现在越来越爱往社区办公楼“跑”了。
“有来反映问题的,有来提意见的,有来催我们加快进度的,有来送锦旗的……路上碰到了,每个居民都要抓牢我们聊聊。”
前几天,路边施工队刚刚布置好花坛,马上就有居民提着井水来浇花。
最近一批工程要收尾了,居民们还成立了“民间监理队”,工程质量过关不过关,效果满意不满意,他们都要议一议。
更多人和馒头山一起“长大”了。
谭添天,去年3月份来馒头山社区的时候,还是一个怯生生的90后小姑娘,一说话就脸红,遇到嗓门大一点的,都要躲到书记身后去。半年现场工作做下来,她一点也不“怯场”了,讲得头头是道。
“不光是馒头山,思鑫坊、始版桥、望江门、劝业里……我们的干部在一项项工程中得到了历练。我敢很有底气地说,今后再大的困难,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在缪承潮看来,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馒头山的故事未完待续
“峰会过后,民生改善项目也不会停,未来3年还要逐步推进。”鲁军说。
接下来,馒头山还会新增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馒头山的民生工程要逐一推进,一时间还没法满足所有居民的诉求。我们希望能够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让居民更有获得感。”鲁军说。
在规划图上,可以发现一幢二层小楼——梵天寺路54号,馒头山社区的“市民中心”,统一规划了菜市场、社区办公室、警务室、居民活动室、健身苑、医疗卫生服务点、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老年食堂,等等。
很难想象,同样的位置曾经是馒头山最大的群租房。
更让人期待的是,梵天寺路与宋城路之间规划的馒头山公园。整个公园占地1.5平方公里,建筑风格与馒头山的青砖黛瓦交相映衬。公园建好之后,沿着山坡上的游步道,就可以一直走到梵天寺经幢,远眺玉皇山。
想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馒头山的业态,也将调整——过去的群租房区域经过整治之后,被文化公司看中了,要打造民宿;过去的乘风电扇厂,现在已经拆成了一片平地,再过几个月就会变身创意产业园区;馒头山上,还要引进品牌餐饮、超市、24小时便利店……
馒头山的故事,未完待续。更多的精彩,还将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