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五水共治”创新模式领先全国 八成市民满意去年我市治水工作
发布时间:2016-08-23 08:19:57 星期二   

胡连子大姐住在拱墅区李家桥河畔已有25年,眼看着家门口的河从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她满心欢喜,“以前好臭,家里窗户都没法开。现在水清了,岸边的养老中心也开起来了,我们经常到这里喝茶聊天。”

李家桥河的变化是杭州治水的缩影。2013年,我市出台《“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治水两年多来,市民家门口的河道有了可喜的变化,到处是碧水清渠,人在岸边行,船在景中游。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市民对去年我市“五水共治”知晓率达到99.2%,满意度总体达到80%。

在“五水共治”的进程中,杭州有不少在全国领先、颇有借鉴价值的改革创新模式。

“杭州河道水质”APP 让监测数据和投诉透明化

去年6月,“杭州河道水质”APP推出,这款APP汇总了杭州1845条河道信息,每条河道所属区县、河道等级、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等一目了然,并设置了投诉按钮。

老百姓参与治理河道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4月份,江干区的“民间河长”徐雪茜发现有人在大农港岸边用电瓶电鱼。她立马拿出手机打开APP投诉。很快,江干区城管局就答复称将加大巡查力度。3个月过去了,徐雪茜果然再也没看到有人在那里电鱼。

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河长组钱晓炯介绍,APP还有“排行榜”,上面排列着所有河道的投诉量、处理率、满意度等,这都将是考核河长工作及河道治理的重要依据。

“水质全监测、每月监测数据全公开、老百姓投诉可以直接找河长。河长领办,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处理。这种模式在全国都是创新。”河长组组长陈天力说。

治水不力,先预警后约谈 治水之后的监管不放松

去年5月起,在城区镇街自行公布河道水质的情况下,市治水办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每月监测已整治黑臭河,指标一旦异常,会根据超标严重程度发出“红、黄、橙”三色预警。同一条河被红、黄色预警累计两次以上的,河长及相关责任人将被约谈。

“以前只关注好不好看,现在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确保水质要改善,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强。”陈天力说。

位于拱墅区康桥街道的姚潭洋曾是一条黑臭河,经过整治,慢慢恢复了水清岸绿的景致,但监管并没有就此停止,仍在持续。

今年5月,市治水办对2014年、2015年已整治黑臭河监测发现,姚潭洋的氨氮指标超标,立刻发出黄色预警。

“氨氮超标,肯定是有生活污水混入了河道,我们摸排发现确实有整治完成的地方出现了污水渗漏。”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主任范能说,区治水部门立即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污水渗漏问题,6月监测时,姚潭洋的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汪玲 通讯员 赵治舒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