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新观察——新闻中心的现场之“最”
发布时间:2016-09-01 22:44:09 星期四   

    杭州网讯 今天是G20峰会新闻中心启用的第一天,从早上9点起,大批中外媒体记者正式进驻新闻中心,开启了一周的“峰会状态”。
 镜头一:“最忆”是杭州
 G20峰会新闻中心充满杭州元素 

    记者一走入新闻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柔和悦目的G20蓝,大气而雅致。中心内充满中国style和杭州元素,完全可以用一步一景来形容。

    杭州人引以为豪的《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以富春山水为背景所绘制的巨作。这次会场四周墙壁的装饰和媒体区域的间隔,都巧妙地将这幅名作融合在内,成为杭州送给世界的一张“迎宾图”。

    一旁的茶歇区,拱门、屏风、西湖、荷花雕塑小品,搭配中国剪纸风格茶桌,透着浓浓的中国风,置身其中,仿佛休憩西子湖畔。

    沿着通道,墙上挂满了精美的照片,西溪湿地、西湖长桥、八卦田、浙大紫金港校区……杭州的人文和自然风光一览无余。

    值得一提的是,在免费赠阅区,整齐地摆放着关于杭州与浙江的明信片和书籍,浙江戏曲、人文风情、自然风光……深受外媒喜爱。“杭州风光的明信片最受大家欢迎,半天下来一天的量就已经拿光了”志愿者说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Faiza Kab已经在北京生活22年了,还带着十足的“京韵”,俨然是一名“中国通”。Faiza Kab说,她15年前来过杭州,这次参加峰会,故地重游,美丽杭州,变化真大。

 
 镜头二: “最忙碌”的人
 
 
自拍直播成为最新报道方式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在新闻发布厅”、“在我的身后就是公共工作区”……

    在新闻中心,媒体记者们当仁不让成为了现场的主角。新媒体时代,记者们拿出了各种“看家利器”。

    走进各家媒体区,犹如进入了全球直播间。世界各地的知名媒体悉数而至。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新闻中心随处遇到了好多喃喃自语的人。一部手机、一根耳线就能完成现场连线,分分钟开启直播模式,寻找现场新发现。

    据了解,这次G20峰会,约70个国家近5000名记者注册采访。 

 镜头三:“最热门”的窗口
 
 
不少人排队盖纪念邮戳

    如果将杭州的美“搬”到一张张明信片上,再加上G20峰会的特有标识,是不是很赞?

    除了媒体区域,G20峰会新闻中心内最热门的地方要数邮政窗口。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到多款杭州特色明信片,还有富有中国特色的玉邮票。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到半小时,队伍已经有10多米。

    “杭州太美了,我还特地买了几张比较有杭州特色的明信片。”赵昭举着手里的明信片,有“水光洌滟晴方好”的西湖,也有“漫漫平沙走白虹”的钱塘江……赵昭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工作者,三天前,她就来到了杭州。赵昭说,之前新影厂就取了杭州不少景,拍了不少素材,峰会后可能会制作成专题片或电视片,为国家留存珍贵资料。

    人民日报记者王新萍也挑选了几张印有杭州美景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还有G20峰会的标识,可以寄给朋友,也可留作纪念。”

    “这些明信片是专为G20杭州峰会设计的,上面还贴有峰会特有的标识。”杭州市委外宣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明信片有美丽乡村、水韵悠悠、华美之城等多个系列,一张张杭州景观图,美不胜收。揣一张明信片,就可以将杭州的美寄给世界。

 镜头四:“最新奇”的服务

 
 双语电话可提供14国语言在线翻译

     在新闻中心,有8台电话机很是特别,与普通不同的是,它拥有两个听筒手柄,是一部双语电话,很是特别。

    “这台电话可提供包括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14种语言的即时翻译。”志愿者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双语电话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想中法翻译,拨打96020后就能接通人工服务,话务员会通过简单的交流,双方通过听筒同步进行在线翻译,大大缩短了交流时间。

    是不是很牛?!

镜头五:“最美”的笑容

绽放最美笑容的“小青荷”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吗?”

    在新闻中心,随处可见志愿者“小青荷”的身影,热情为媒体记者提供服务。一张张青春靓丽的脸庞,始终面带灿烂的笑容;一举手一投足,充满了自信与活力。

    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张同学告诉记者,每个岗位他们轮流值班,每次大约4小时,“除了知识的储备,我觉得很重要的要保持饱满的精神,展现我们志愿者的风采。”

    “要做,就做最好”,当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新闻中心的各个角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他们,代表着志愿服务的最高标准;他们,让中外媒体记者们遇见了更好更美的杭州。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李媛 徐文杰 叶海涵 卢新晓等   编辑:严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