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起一家天的“豆子妈” 如果说三口之家为一个标准的家庭模式,楼文战的家庭也称得上是个大家了:上有六位老人,下有一双“儿女”。 如果把“家”字拆分,身材小巧的楼文战在这个家就像最上面的那一小点,被家里人戏称为“豆子妈”。这颗“豆子”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家里其他人的大大保护伞和安全罩。 在亲戚邻里的眼中,楼文战从小就特别孝敬老人。现在家中的五位老人,爷爷93岁、奶奶92岁、爸爸72岁、妈妈69岁、公公79岁,平均年龄81岁。多年来,楼文战在做好工作之余就是忙着跑各边老家照顾老人,一到家就把年迈的爷爷奶奶搀到院子里,晒太阳,打了热水,给老人洗手洗脚剪指甲,自己动手为老人理个发。每次一回家,她总是把家里的家务全包了,从洗菜烧饭,到加饭添菜,收拾餐桌,从不让老人插手。即使工作繁忙,但她从来不会忘记定期送老人去医院做身体检查,一发现长辈有头痛脑热的,不管多晚,她都会和丈夫一起赶回老家照顾老人。楼文战总说,老人身体健康很重要,精神上的慰藉也不可忽视。她总是抽时间,带上煲好的汤,回老家和几位老人聊聊嗑,她就是这样嘘寒问暖地照顾着老人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健康开心快乐的度过晚年。有这个孝顺孩子的贴心照顾,几位老人总是乐呵呵。 1993年冬天,楼文战唯一的哥哥得了重病症,医治无效不久就离世了,嫂子改嫁,留下了当时年仅4岁的小侄儿。隔了一年,丈夫也下岗了,赡养六位老人和侄子、女儿及照料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她身上,让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面对突来的生活重压,楼文战并没有退缩,反而是坚强的扛了起来。丈夫刚下岗时,情绪一度很低落,看待社会的眼光也有些失衡。楼文战总是用乐观的心态经营着生活,慢慢地提升着丈夫的情绪。半年后,在和睦的家庭氛围滋养下,丈夫的心态终于阳光起来,开始经营一个小吃店。小吃店靠的是手头活,忙起来的时候一个人团团转都来不及。丈夫希望楼文战能搭把手,但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楼文战只能再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市容管理的工作需要我们加班加点,我一个人少干点,同事们就更辛苦了。小吃店钱少赚点不要紧,我要对工作负责。 在楼文战心里,婆婆就是她的第二个亲妈妈。与丈夫斗了嘴,她总愿意将自己的委屈、心酸与婆婆倾诉。婆婆长年的气管炎,身形消瘦,楼文战总是耐心的劝导老人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常常大包小包的营养品给老人调理身体。2010年正月初一下午,婆婆突然急症送医院,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连续几天,楼文战一直守在病房里,寸步不离的在医院服侍婆婆,在病床边不分昼夜的精心护理。出院后,婆婆不能下床走路,大小便失禁,她每天陪着老人,坚持给她擦洗身子、每晚翻身四五次,勤换洗新的床单。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日子里,为了照顾好婆婆,楼文战租来了氧气设备放在婆婆房间,让她吸氧,维持生命,晚上就在婆婆房间里支张简易床一起睡。面对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含泪而终。婆婆离世的时候,楼文战悲痛万分。现在每每回婆婆家,开门的第一件事,便是对着墙上婆婆的遗像,说上一句“妈,我们回来了”,仿佛老人还健硕的活在她的生活里。 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侄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她不仅教会了他如何做人,更是把他培养成了一名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女儿医科学院即将毕业,问到女儿为什么要学医时,她骄傲的说:“妈妈太辛苦了,我要帮妈妈分担压力,照顾好太公太婆、爷爷、外公外婆。”女儿大学时常有连休和小长假,一回家,楼文战早已安排好了女儿的行程,就是赶往老家看望老人。有时候女儿不理解,总想要利用休息时间好好的玩儿,但楼文战总是这么和女儿说:“同学聚会,朋友约会,你将来有的是时间,可是老人年纪大了,你要好好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他们都很记挂你,你难得回来都不去看看他们,他们心里肯定难受。”楼文战是这么对孩子说的,也是这么给孩子们做言传身教的好榜样的。有时候孩子们老人思想上有冲突,闹情绪,楼文战总是严厉的责怪孩子不应该和老人口舌之争,摆脸色。她总说,老一辈有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们的言语或多或少都有道理,就算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你也不应该脸红脖子粗的和他们争论,这是不尊重。面对同样的情况,楼文战则选择轻声细语的与老人沟通,有时候老人也会大声指责她,可是她却始终沉默不语,保持受教的姿态。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养成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楼文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用她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家人。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她尊老、敬老、爱老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人。但在她眼里,她只是做好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点”,她就是一个平凡的“豆子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