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杭州网>热点专题>2015年专题>杭州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督在线>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 |
螺蛳屁股吃不得 打了甜味素的西瓜4天就烂 发布时间:2015-10-21 星期三 杭州网 杭州网讯 西瓜被打色素会怎样?螺蛳重金属超标还能吃吗?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在“吃”上的困惑。9月10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和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针对这些百姓关心的传言,开展一个酱腌菜、螺蛳、西瓜等食品的消费体验活动。 工作人员亲自到浙江公正检测有限公司实验室进行样品的前处理活动。活动目的是了解酱腌菜中亚硝酸盐、螺蛳中重金属含量、西瓜注射水溶液变化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结果出来了。 打了甜味素的西瓜4天就烂了 很多人消费者购买西瓜的时候怀疑西瓜被打了甜味剂和色素。这些甜味剂和色素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会对食用过的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检验人员对10只西瓜进行甜味剂和色素注射,由于所购买的西瓜样品合格,注射的为蓝色色素,以便更好的观察颜色扩散变化。之后的10内每天切开一个,观察其颜色和甜味的分布状况。再与另一批10只西瓜做对照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甜味剂的西瓜从第三天开始有变化了:第三天切开的西瓜在注射甜味剂部位,与正常区域相比瓜瓤呈半透明状态,且有变质迹象。 第四天开始,西瓜表面出现黑斑。第五天以后切开的西瓜表面和瓜瓤均腐烂严重且内外均有白色霉斑。同批次购买的未做任何处理的西瓜表面和内部瓜瓤均无腐烂变质,气味口感正常。 10只注射色素的西瓜中色素扩散范围差异不大,分布不均且均未超过西瓜长度的1/2处。因此,在瓜内注射色素无法让整个西瓜颜色均匀。注射色素当天和第二天,瓜瓤未出现视觉上的明显变质。 可是,第三天切开的西瓜,在注射色素范围出现可见腐烂迹象。第四天,剩余西瓜表面出现黑斑,内部腐烂逐步加剧。同批次购买的未做任何处理的西瓜表面和瓜瓤均无腐烂变质。 可见,传言市面上在售的大批量的西瓜被注射甜味剂和色素,几乎是不可能的。 螺蛳重金属含量尾比头高 所以,别吃螺蛳屁股啊 另外,炒螺蛳是江浙一带受人欢迎的小菜,但是螺蛳肉里重金属超标,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危害。所以,此次检验活动把螺蛳也列入了重点检验的项目之中。 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会员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等购买了3批次螺蛳,委托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对铅、总汞、镉、无机砷四个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 三个螺狮样品的头和尾中镉、铅、无机砷和总汞含量进行分别测定,结果表明: 1、市售三个螺蛳样品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0.5mg/kg,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的规定(0.5~1.0mg/kg)。 2、总体上,尾部重金属含量高于头部。螺蛳1中头和尾部无机砷含量相近,螺蛳2和螺蛳3的所有指标以及螺蛳1的其它3项指的尾部测定值是头部测定值的1.5倍以上,可能原因是螺蛳尾部内脏聚集食物和排泄物。 3、螺蛳中铅和无机砷的含量高于镉和总汞。 所以,到正规菜场采购螺蛳食用;购回的螺蛳尽量吐净泥沙后再烹调;食用头部肌肉部分,内脏部分最好丢弃,减少重金属在体内积累。 亚硝酸盐第11天含量最高 此次检验的食物中还有酱腌菜。检验人员购买了一批大白菜进行了腌制,每次样品抽检不少于0.1kg用于实验检验。 检验人员说,在食物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杂菌,其中的硝酸盐会转化成亚硝酸盐。检验的目的是观察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变化状况,以此来决定哪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哪天最低,以确保哪天食用会更加健康。检验人员预计一般腌制一周后,亚硝酸盐会逐渐减少。 市场上也有些商家添加亚硝酸盐使酱腌菜颜色更加鲜艳,这样的亚硝酸盐食用过多,会有患癌症的危险。 因此,市民在自制咸菜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来判断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腌菜时盐可多放些,并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陈琳 汪静 编辑:陈琳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