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下 城 世界你好 下城概况 活力下城 乐游下城 美丽下城 办好G20 ENGLISH
所在位置: 杭州网> 热点专题> 2015年专题> 杭州向世界问好> 下城篇> 乐游下城
小巷古迹·都市传奇
2015年12月14日 14:00:35 星期一

    南宋故都,自古繁华。

    一座城市悠远深长的历史,在下城沉淀。唐宋时期,下城区域内的京杭大运河、盐桥河、菜市河,舟楫往来,运输繁忙,武林门外,“北关盛市”。元朝以降,东街路、艮山门一带,“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杭州丝绸手工业中心,数百年未易。

    在下城繁华的CBD背后,故都的记忆是否依旧?在朴素的街巷中,如今是否依然在演绎千年的文明?

    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古迹,每一位名人,背后都有一段佳话、一部历史、一个故事。经历过坎坷的岁月,他们一路走来,串起的是杭州文化的根脉。我们相信这就这座城市原生态的本质。

    龙兴寺唐经幢

    地点:延安路北段灯芯巷口

    龙兴寺唐经幢位于延安路北段灯芯巷口。清张大昌《龙兴寺志·龙兴尊胜幢记》:石高五尺六寸,八面,周广六尺四寸。由双重须弥座、磐石、幢身、檐子、短柱等组成,总高3.5米。

    龙兴寺主建筑于1958年拆毁,建杭州市外贸局,但保存经幢。“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企图用十六镑大锤“破四旧”敲碎扫除,幸被当地群众制止,但幢身已被砸裂三处,幸石刻尚清晰可认。

    龙兴寺经幢自建迄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为杭州城中罕存的唐代遗迹,仅次于唐李泌开凿的六井之一 ——相国井,其佛教因缘的凸显及艺术、建筑造诣之璀璨,堪称为文物中的瑰宝。难怪阮元在《两浙金石志》中称龙兴寺经幢为“杭州金石之冠”。


    司徒雷登故居 地点:杭州天水桥耶稣堂弄1-3号

司徒雷登故居主体建筑占地面积239.4平方米,系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白色墙壁、红色门窗的二层楼房,是目前杭州最古老的传教士住宅。据史料记载,司徒雷登故居是1878年(清光绪四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尔来杭传教时建造的。两岁时,司徒雷登迁居此地,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司徒雷登故居二层共有正房8间,目前开放了楼下一层四个房间,恢复了起居室、办公室兼书房、客厅和厨房四个生活场景。原由杭州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管理,现为省级文保单位,由杭州名人纪念馆管理。


天水桥天主教堂(杭州天主教堂)地点:中山北路415号

    杭州天主教堂始建于1659年,清顺治18年即1661年建成,占地面积为99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94平方米,其建造者是一位意大利特伦多人,名叫卫匡国(公元1607—1661),他也是一位颇具名望的地理学家。

    圣堂系罗马圆顶式,由正殿和左右侧殿构成。除圣堂外,还建有正厅3间、初学院3间、膳厅及附属用房,卧室14间。住房三面设有花园,宽敞舒适,并可远眺山峦和西湖。

    1992年1月12日,定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接待国内外天主教宾客的场所。2009年6月,对教堂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并配置彩绘玻璃窗,且于9月底全部完工。2011年1月7日,教堂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纵观杭州天主堂的历史,可谓久经风雨,历尽沧桑。但今天的杭州天主堂正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她不仅是天主教杭州教区的中心,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教务委员会的驻地,也是浙江省天主教会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丰子恺旧居(丰子恺纪念碑)

地点:旧居址为皇亲巷6号,艺术纪念碑在皇亲巷巷口

    丰子恺旧居和丰子恺艺术碑 旧居址皇亲巷6号,占地555平方米,建筑面积201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两座,中以花园池塘假山相隔,房主居一幢,丰子恺一家租另一幢,为三开间,1934年—1936年丰子恺为子女上中学从桐乡石门迁此居住,笔耕不缀,创作颇丰,出版散文集《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艺术理论《艺术丛话》、《绘画概说》等。后迁居马市街156号,又迁居田家园3号,1946至1948年曾居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

    皇亲苑6号后为多户居民杂居。1995年旧城改造时拆除。2003年11月,下城区政协和下城区建设局在旧居皇亲巷口建一座“丰子恺艺术碑”以志纪念。

马寅初故居   地点:庆春路210号

    马寅初故居系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清末民国初。原属马星竹所有,后由马寅初购买。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2003年,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始修缮整理原故居,并筹建马寅初纪念馆,2004年9月,马寅初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他的百年人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是举世公认的“学界泰斗”、“一代师表”。同时,他也是有着铮铮铁骨的民主战士,并且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挚诤友,是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张同泰药店 地点:中山北路99号

    张同泰药店创始人张梅,浙江慈溪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杭州新宫桥下开设茂昌药号。嘉庆十年,盘进沈同泰药号而取名为张同泰。咸丰初,他购地4余亩把张同泰扩建成杭城一流的大药店,并在靴儿河下等地增开益元参号。

    张同泰生产各种丸散,膏丹,药酒,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名,和胡庆余堂,叶种德堂齐名号杭州三大药堂。民国元年,药店经大规模翻建后,新屋落成,重建石墙门,上刻“万象”商标。“张同泰”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大门两旁悬挂“张同泰道地药材”铜牌,自制传统成药360余种。

    文革期间,张同泰铺面雕花匾额碑刻,悉被砸毁,改名春光药店,原建筑面积2596平方米,1981年部分房屋改建为医药站宿舍。沿街店面呈原貌,后面房屋大部分已经拆除。1988年恢复“张同泰药店”原名。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王帆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