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参与 平等互助 协同共治 建构和谐
发布时间:2015-09-22 16:10:44 星期二   

——望江街道婺江社区自治“金点子”案例

婺江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撤村建居小区,毗邻汽车南站、地铁婺江站等交通据点,周边分布着各类市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社区内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现有总人口13600余人,外来人员约6200人,占总人口的45.5%。外来人员的不断涌入给基层社区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仅2008-2010年,社区处理的81起矛盾纠纷调解中涉及外来人员的有58起,社区年均64起违法犯罪案件中涉及外来人员的案件占到案件总数的95.6%,主要集中于外来人员群租房和淘宝店扰民、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邻里关系不和谐等方面。

在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与之相关问题凸显的同时,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的不满情绪日益膨胀,外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也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整个小区的和谐。面对这样的矛盾,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员表达了统一的诉求:希望社区居委会牵头改变这样的对立局面,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为此,社区首先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征集居民建议,听取外来人员及本地居民的意见、建议。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初步征集意见、建议227条,共涉及人员1480余人。在此基础上,社区召集分片负责82幢住宅楼管理的35名居民小组长、93名负责181个单元管理的楼道长,结合日常走访、民意反馈等因素,推选出36名居民代表。针对6200余名外来人员,按照每200人推选1名代表的原则,通过物业引荐、派出所推荐、社区举荐、热心志愿者自荐等形式,选出30—35名外来人员骨干。

在推选出外来人员骨干和本地居民代表后,社区居委会联合职能部门、共建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代表,先后举办针对社区外来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决策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

在1次民情恳谈会和3次事务协调会后,2010年末,社区初步确立了“外来人员骨干、本地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和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四方联动的协商治理模式,重点解决外来人员城市融入问题、因外来人员集聚引起的群租房、住宅淘宝店火灾隐患,噪音扰民问题等。

在明确了四方治理主体之后,社区成立了由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婺江社区新市民管理服务工作多元协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建立多元协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新市民自管小组优秀组员评选等长效机制办法,并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形式,研究解决区域内环境卫生、治安管理、人际关系等外来人员管理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实践中,以外来人员骨干为主的自管小组负责对群租房、住宅淘宝店比较集中的住宅楼开展排查消防隐患、宣传安全知识等工作,坚持管理疏导并举,规范群租房、住宅淘宝店管理秩序;本地居民代表负责民情民意采集、参与组织开展五彩”邻居节、文艺汇演“月月乐”等心贴心活动以帮助外来人员融入社区生活;共建单位努力解决外来人员在工作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需求,并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社会组织和公益社团主要为外来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内容,并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发掘培育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中的领袖,从而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其中;驻地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等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外来人员自管小组对辖区群租房、淘宝户进行日常巡查,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安全防范、消防安全教育讲座;社区居委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协调各方处理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托“幸福婺江”微信订阅号等智能载体,招募外来人员、本地居民志愿者以及专业社团成员参与其中,为辖区外来人员提供“线上线下”双网互动服务。

经过3年时间的运行,社区自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新老杭州人参与社区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相互融合程度增强。在自治机制的引导下,外来人员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提升,反哺社区的意识不断增加。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活动联谊、结对认亲等融合过程,对外来人员学会了包容理解。社区居民满意度指数不断提升。从2010年全区第26名,到2011年第16名,再到2012年第1名、2013年第2名,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逐步形成。

婺江社区自开展四方联动协商治理模式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社区、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等100余项荣誉。此外,与案例相关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社区》杂志、《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高婷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多元参与 平等互助 协同共治 建构和谐
发布时间:2015-09-22 16:10:44 星期二   

——望江街道婺江社区自治“金点子”案例

婺江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撤村建居小区,毗邻汽车南站、地铁婺江站等交通据点,周边分布着各类市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社区内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现有总人口13600余人,外来人员约6200人,占总人口的45.5%。外来人员的不断涌入给基层社区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仅2008-2010年,社区处理的81起矛盾纠纷调解中涉及外来人员的有58起,社区年均64起违法犯罪案件中涉及外来人员的案件占到案件总数的95.6%,主要集中于外来人员群租房和淘宝店扰民、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邻里关系不和谐等方面。

在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与之相关问题凸显的同时,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的不满情绪日益膨胀,外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也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整个小区的和谐。面对这样的矛盾,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员表达了统一的诉求:希望社区居委会牵头改变这样的对立局面,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为此,社区首先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征集居民建议,听取外来人员及本地居民的意见、建议。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初步征集意见、建议227条,共涉及人员1480余人。在此基础上,社区召集分片负责82幢住宅楼管理的35名居民小组长、93名负责181个单元管理的楼道长,结合日常走访、民意反馈等因素,推选出36名居民代表。针对6200余名外来人员,按照每200人推选1名代表的原则,通过物业引荐、派出所推荐、社区举荐、热心志愿者自荐等形式,选出30—35名外来人员骨干。

在推选出外来人员骨干和本地居民代表后,社区居委会联合职能部门、共建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代表,先后举办针对社区外来人员管理与服务的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决策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

在1次民情恳谈会和3次事务协调会后,2010年末,社区初步确立了“外来人员骨干、本地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和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四方联动的协商治理模式,重点解决外来人员城市融入问题、因外来人员集聚引起的群租房、住宅淘宝店火灾隐患,噪音扰民问题等。

在明确了四方治理主体之后,社区成立了由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婺江社区新市民管理服务工作多元协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建立多元协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新市民自管小组优秀组员评选等长效机制办法,并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形式,研究解决区域内环境卫生、治安管理、人际关系等外来人员管理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实践中,以外来人员骨干为主的自管小组负责对群租房、住宅淘宝店比较集中的住宅楼开展排查消防隐患、宣传安全知识等工作,坚持管理疏导并举,规范群租房、住宅淘宝店管理秩序;本地居民代表负责民情民意采集、参与组织开展五彩”邻居节、文艺汇演“月月乐”等心贴心活动以帮助外来人员融入社区生活;共建单位努力解决外来人员在工作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需求,并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社会组织和公益社团主要为外来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内容,并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发掘培育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中的领袖,从而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其中;驻地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等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外来人员自管小组对辖区群租房、淘宝户进行日常巡查,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安全防范、消防安全教育讲座;社区居委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协调各方处理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托“幸福婺江”微信订阅号等智能载体,招募外来人员、本地居民志愿者以及专业社团成员参与其中,为辖区外来人员提供“线上线下”双网互动服务。

经过3年时间的运行,社区自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新老杭州人参与社区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相互融合程度增强。在自治机制的引导下,外来人员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提升,反哺社区的意识不断增加。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活动联谊、结对认亲等融合过程,对外来人员学会了包容理解。社区居民满意度指数不断提升。从2010年全区第26名,到2011年第16名,再到2012年第1名、2013年第2名,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逐步形成。

婺江社区自开展四方联动协商治理模式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社区、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等100余项荣誉。此外,与案例相关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社区》杂志、《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