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盟阳光行”让边缘人群重回社会
发布时间:2015-10-13 14:25:14 星期二   

白塔岭家访

活动中写下的心愿纸

杭州的9月天就跟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就开始下起了雨。陈东恩在辗转几辆公交车、从东到南穿越大半个杭州城之后,带着实训学生敲开了南星街道白塔岭社区一户人家的门。

“你好,好久不见,我来看看你。”在陈东恩的生活里,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3年。从2013年至今,陈东恩坚持为白塔岭社区的精神康复家庭人群做帮扶,用她的耐心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一对一贴心服务 关爱精神康复家庭

时间倒回到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学分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陈东恩老师在上城区南星街道成立了杭州市上城区雨露社会工作室,主要做的是“家盟阳光行”精神病家庭支持项目。

“精神康复家庭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脱离社会,封闭自己。我们希望协助康复者建立支持系统,挖掘他们的潜能,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同时也关注他们的家人,舒缓他们家人的精神压力。”陈东恩介绍说。

家住白塔岭社区的李丽(化名)今年已经80多岁了,家里有个女儿是一位重症精神康复者,一直窝在家里,十几年没有出过家门。可以说,生活完全封闭,无法自理。年迈的母亲自己手脚也不灵活,又要照顾女儿,实在力不从心。

陈东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去李丽家里转转,希望能给这对母女带去帮助。陈东恩知道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还专门请来精神科专家来社区为李丽的女儿看诊,让李丽的女儿得到最好的帮助。

三年来,凭借着陈东恩日复一日的一对一贴心服务,渐渐地,李丽也变得开朗起来了,笑容多了,话也变多了。

“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是一个故事,许多精神康复家庭顽强地跟疾病作抗争。有的老人甚至已经照顾了重症康复者三、四十年。我希望社会上更多人能关注这个群体,给他们关爱和帮助。”陈东恩感慨地说。

组织集体活动 为精神康复家庭去标签化

除了制定一对一服务之外,“家盟阳光行”精神病家庭支持项目还会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2015年5月4日,在白塔岭社区的帮助下,陈东恩带领着她的团队组织社区里几户精神康复家庭一行人到西溪湿地游玩,那天李丽也去了。

在陈东恩的记忆里,那一天的天气特别好,所以大家都玩得很高兴。“一路上大家一起唱歌,聊天,还在西溪湿地里拍了不少照片。”陈东恩说。

“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建立信任感,让精神康复者放下戒备的心,以往足不出户的也开始敞开心扉,慢慢融入了大家的生活,最后去掉他们身上的标签化。”陈东恩说。

而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陈东恩还会用自己的力量给学生培训、指导,带他们进入社区,进行实训。学生们在志愿者活动中不仅学到了跟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进行了综合实训。更重要的是,陈东恩希望把这种社会服务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当我问陈东恩,你打算将这个服务持续到什么时候?陈东恩这样告诉我:“让精神病家庭走入正常社会,让社会接纳精神病家庭,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高婷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家盟阳光行”让边缘人群重回社会
发布时间:2015-10-13 14:25:14 星期二   

白塔岭家访

活动中写下的心愿纸

杭州的9月天就跟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就开始下起了雨。陈东恩在辗转几辆公交车、从东到南穿越大半个杭州城之后,带着实训学生敲开了南星街道白塔岭社区一户人家的门。

“你好,好久不见,我来看看你。”在陈东恩的生活里,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3年。从2013年至今,陈东恩坚持为白塔岭社区的精神康复家庭人群做帮扶,用她的耐心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一对一贴心服务 关爱精神康复家庭

时间倒回到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学分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陈东恩老师在上城区南星街道成立了杭州市上城区雨露社会工作室,主要做的是“家盟阳光行”精神病家庭支持项目。

“精神康复家庭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脱离社会,封闭自己。我们希望协助康复者建立支持系统,挖掘他们的潜能,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同时也关注他们的家人,舒缓他们家人的精神压力。”陈东恩介绍说。

家住白塔岭社区的李丽(化名)今年已经80多岁了,家里有个女儿是一位重症精神康复者,一直窝在家里,十几年没有出过家门。可以说,生活完全封闭,无法自理。年迈的母亲自己手脚也不灵活,又要照顾女儿,实在力不从心。

陈东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去李丽家里转转,希望能给这对母女带去帮助。陈东恩知道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还专门请来精神科专家来社区为李丽的女儿看诊,让李丽的女儿得到最好的帮助。

三年来,凭借着陈东恩日复一日的一对一贴心服务,渐渐地,李丽也变得开朗起来了,笑容多了,话也变多了。

“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是一个故事,许多精神康复家庭顽强地跟疾病作抗争。有的老人甚至已经照顾了重症康复者三、四十年。我希望社会上更多人能关注这个群体,给他们关爱和帮助。”陈东恩感慨地说。

组织集体活动 为精神康复家庭去标签化

除了制定一对一服务之外,“家盟阳光行”精神病家庭支持项目还会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2015年5月4日,在白塔岭社区的帮助下,陈东恩带领着她的团队组织社区里几户精神康复家庭一行人到西溪湿地游玩,那天李丽也去了。

在陈东恩的记忆里,那一天的天气特别好,所以大家都玩得很高兴。“一路上大家一起唱歌,聊天,还在西溪湿地里拍了不少照片。”陈东恩说。

“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建立信任感,让精神康复者放下戒备的心,以往足不出户的也开始敞开心扉,慢慢融入了大家的生活,最后去掉他们身上的标签化。”陈东恩说。

而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陈东恩还会用自己的力量给学生培训、指导,带他们进入社区,进行实训。学生们在志愿者活动中不仅学到了跟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进行了综合实训。更重要的是,陈东恩希望把这种社会服务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当我问陈东恩,你打算将这个服务持续到什么时候?陈东恩这样告诉我:“让精神病家庭走入正常社会,让社会接纳精神病家庭,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