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南麓老屋消失 且看白马湖路“变脸” |
2016年07月15日 11:59:08 星期五 |
曾经的白马湖沿线 整治之后覆绿 焕然一新 杭州网讯拆迁,是城乡建设中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今年五月,杭州滨江,冠山南麓,白马湖不远处的山一社区,拆迁进入拆迁协议签署阶段。协议签署过程创下一项项纪录: 仅用10天时间,全部44户拆迁户的协议便签订完成。完成100%签约任务。 而在此之前,6个月完成毛加沿、石塘河两个自然村154户连片拆迁;3个月完成53家企业、家庭作坊成片拆迁;15天完成47家违章建筑拆迁;这些都是“三改一拆”之中的“山一”速度! 一边是城市建设的进程,一边是拆迁户的切身利益,拆迁一直以来都不是简单的工作。 山一社区的拆迁缘何速度如此之快?快速完成的背后有没有“后遗症”?这事儿还要听山一社区党委书记徐炳传和大家聊聊。 怎么拆?且听徐炳传讲述拆迁中的二三事 你说拆迁难不难?我给你举个最近的例子。 这次拆迁安置费用最高的一户唐先生家,就是顶上顶的难拆。为什么?他们家的房子是96年的时候花了六七十万建的,那在当时可决不是小数目。 房子一共625方,是个小洋楼,结构好,装修也好。女儿女婿加一起6个人,住着宽敞舒服。拆了可惜,他觉得“吃亏了”,想要再多赔一些。 以前都是靠项目拆迁,来的项目不一样,给的价格不一样,征迁赔的钱也就不一样,但这次不一样,是连片的拆迁,采用阳光征拆。 拆迁最怕的就是比较。现在,家家户户的赔偿标准全都放在明面上,每一个拆迁区块至少有四块公示牌。大家都看得到,做到合理公平, 你家多赔点儿,其他人要怎么想?这多赔肯定是做不来。 这个价格公示了,不可能给任何人加一分,但换位思考,住这里这么久,突然搬到小区,这个舍不得的情节,也都能理解。 只能是磨破嘴皮子讲政策。白天找不到、晚上找;拆迁对象家里找不到,亲友家里找;当面找不到,电话里找。工作组登门拜访不下10趟。 找来找去,找到房主的老同学,靠“人情”再劝,加上过了时间点还不拆,10多万的奖励也一点儿也都不会有。这最后一户拆迁的字也就签了。 其实拆迁之中难事儿也多,可是任务下来,就得克服着来。 与老屋合影 珍藏旧时光 今年3月15日,徐炳传和妻子站在自家的厂区内,笑着和老厂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拍完之后,23年的老厂,就要拆了。 自2015年12月5日起,社区对冠山隧道南侧出口至时代大道沿线两侧53家企业、家庭作坊实施企业成片拆迁。 这一片的企业片创建较早,从1974年创办第一家集体经济企业开始,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历史沿革发展。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传统企业不再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拆迁也成为定局。 徐炳传自己的厂子正好是其中的一家。 这次企业拆迁,徐炳传带头第一个签掉。“这个事情,我总要带头的,别人看样学样的,你树个好样,别人学你;你立个坏样,别人也学你。我一拆,大家都说,书记自己把厂拆了,这次来真的了。” 3月5日晚12时,山一社区最后一家企业完成拆迁签约,这标志着有着40多年历史的传统企业片区圆满完成了使命。 滨江长河街道用了3个月时间,完成了辖区内53家小企业、家庭作坊的拆迁签约工作。 上面所说最后徐书记和老厂房的最后一张合照,是由 长河街道团工委推出“企业主、员工和老厂房合影”活动,以一种充满情怀的方式,纪念他们曾经为当地经济作出的贡献。 白马湖路“变脸” 山一社区作为滨江区的西侧入口,辖区内有冠山隧道出口、时代大道、白马湖路等主次干道,地理位置引人注目。 白马湖是杭州重要的文创基地,中国国际动漫节落地在此。但在之前白马湖路两侧的可以说有点“乱”。 据介绍,白马湖路两侧原先都是违章建筑,从2008年主房拆掉,附房一直在那里,有些住户甚至从一间小屋子修到三层小楼房。 2016年3月15日,滨江区委区政府下达对白马湖路环境整治突击任务。15天时间,拆除47个违章点。 3月底前完成沿线附房、违建、钢棚等拆除工作。15天时间,啃下了白马湖路沿线整治这块硬骨头。 用徐书记的话说,我们拆迁如是顺利,主要还是借势,一个借滨江区去年全面开展的“三改一拆”之势,一个是借G20峰会之势。老百姓知道国外的客人要来,也是支持的。 目前,白马湖路沿线已全面覆绿,改造完成后,将彻底改变该区域的老旧面貌,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见习记者 颉月娇 通讯员 洪一飞 傅红芳 编辑:李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