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皇城根下”焕新生 180多天馒头山华丽转身 |
2016年05月03日 07:25:09 星期二 |
4月28日,从空中俯瞰杭州馒头山社区,原来的老旧危房已华丽转身,成为白墙黛瓦、内部完善的风情小楼。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经过拆除违建、危房改造等,馒头山社区旧貌换新颜。 本报记者 杨晓轩 孙潇娜 摄 传统又宜居,南宋风情的小镇传递着老杭州的温情。 本报记者 潘良干 摄 充满时尚和艺术气息的馒头山社区。 通讯员 香雪飘逸 摄 “五一”小长假,本报摄影记者走进杭州城南的馒头山社区,眼前一幕幕日新月异的场景,让记者手中的相机快门根本停不下来,变化实在太大了:道路两侧,违建早已拆除,路面随之拓宽,视野亮堂了很多;老旧房屋,已被粉刷一新,变成了白墙黛瓦的中式民居;新民居内,不少居民已经用上了抽水马桶,告别了倒马桶的时代…… 这块老杭州心目中南宋皇城根下的黄金宝地,限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条件简陋、环境较差,居民住着危旧房,每天生煤炉、倒痰盂,违建、群租等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为了彻底改变馒头山地区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去年11月,馒头山地区启动综合整治。拆除违建、改造危房、综合整治道路、地下管线及基础设施整改提升……6个月来,馒头山的6000多名居民一起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修好了,景变美了。在建设者、基层干部、居民的通力协作下,目前,馒头山立面整治、道路提升已基本完成,民生改善项目正在持续全面推进。 未来的馒头山,将有更舒适的生活设施,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既有老底子的人情味,又便利宜居。皇城根下的温情故事仍将精彩继续…… 夕阳下,一位老人坐在整改一新的老屋前。 本报记者 杨晓轩 孙潇娜 摄 午后,孩子们在宁静的里弄里嬉戏玩耍。 本报记者 杨晓轩 孙潇娜 摄 线缆纵横、违法建筑处处可见的馒头山老社区(资料照片)。 昔日的馒头山社区房屋破败(资料照片)。 居民生活条件简陋,街巷脏乱差的馒头山老社区(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李震宇 通讯员 李选 摄 巷道逼仄的馒头山老社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震宇 通讯员 李选 摄
|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