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关林(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6-02-25 星期四




“沙地老娘舅”——钱关林

钱关林,男,64岁,中共党员,是一名普通的个人调解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钱关林人民调解工作室自2011年10月份设立以来,成功调处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农民建房、道路交通等各类疑难纠纷105件,涉及经济赔偿及补偿金额1500余万元。

1981年,他从部队转业到乡镇担任司法助理员做人民调解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干了30多年,对人民调解工作有思路、有感情。2011年8月,钱关林正式退休了。当时,有三家企业的老总得知他退休后,想要聘请他,其中浙江万汇建设集团老总讲给他年薪十万元。同时,区司法局领导也做他工作,准备在党湾镇成立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担任调解员工作。两个去向给他带来了思想斗争,是赚钱还是奉献为老百姓做些有益的工作。他反复考虑,最终下定决心,同家里妻子儿女说:“我退休后,有三家公司要聘请我,司法局领导要我建立个人调解室,做调解员,我想我们家庭已好过,我退休后不是为了赚钱,应该发挥余热,为老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情,我的退休工资已足够用了”。他的话得到爱人、女儿的支持,他爱人说:“你退休后,司法局叫你继续做人民调解工作,我想你应该去做,反正家里的一切事务由我全部承担。”有了家人的支持,他拒绝了公司的聘请,服从司法局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干回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老本行”。他从2011年10月份至2014年共受理疑难纠纷案件205件,调解成功率100%,涉案赔偿及补偿金额达4600多万元。

做了34年人民调解工作,他深深地感到,每调解一起纠纷,就意味着肩上的一份责任。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时都会出现新的矛盾纠纷,在工作实践中,他一直认为,调解纠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发生矛盾纠纷不管不问、久调不决、简单粗暴,不秉公调解,这才是真正的可怕。因此,他对每一起纠纷都做到了及时调解。去年7月2日,杭州某公司对车间内的机械设备进行更新,对职工工种也进行调整,调整中,湖北籍职工向某认为公司对他有其他的看法,一时想不通,从公司生产车间二楼的平台上跳下来自杀。事情发生后,公司马上送医院抢救,结果自杀未成,但已造成双脚残疾。出院后,向某及其家人向公司要求赔偿70万元,向某家人多次纠集老乡亲属等20余人到公司吵闹,时间长达六个多月。有关职能部门多次调解,调解结果无效。后来公司领导希望钱关林出面调解,当初他听了也感到无把握,他接收后,首先通过耐心、诚心地做伤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讲明自杀行为是法律之外的伤害,法律是不保护的,讲明公司设备更新,职工工种调整是正常的,应该服从公司分配,讲明向某思想固执,一时想不通跳楼自杀是错误的,有什么事都可以讲,为什么要走绝路,讲明自杀在法律上没有规定有赔偿,只能根据职工的情况适当补偿些,这也要他去做公司的工作。经过6次的劝导做工作,终于做通了伤者及家属老乡的思想,同时他也积极做好公司的工作,希望公司看在向某多年为公司工作的情面上,根据向某已造成双脚终身残疾不能走路,再加上外来人员,生活困难。通过做工作,公司也同情,双方终于达成了补偿20万元的调解书。

钱关林认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切实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在调解工作时,往往会碰到熟悉的同事、干部、老板、朋友来说情,给调解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他也碰到过不少类似情况,三年来,他在调解过程中拒绝收受当事人礼物、证券等约35000余元,树立了一名人民调解员的良好形象。去年6月,某个村老板的老婆驾驶一辆宝马桥车撞死安徽阜阳收旧铜烂铁的外地人,当天晚上,那个肇事者就赶到调解室同他讲:“他们是外地人,在赔偿问题上帮点忙。”他就同肇事者讲:“我调解纠纷,要出于一颗公心,不分外地人、本地人,如果我不公正调解,是对不起老百姓对我的信任。”后经过调解,按规定赔偿及补偿558000元给死者家属,成功调解了这起死亡交通事故。还有两起纠纷,一起是一个村8户老百姓向村归还承包地纠纷,另一起是一个村在村级道路堆放建筑垃圾造成的事故,村委急需要他及时调解,他通过调查后这两起纠纷发生主要是村里工作失误所造成的纠纷,应该由村承担赔偿责任。由于他对每一件纠纷都能出于公心调解,大家都叫他“沙地老娘舅”。

人民调解工作是婆婆妈妈的工作,有的时候比较辛苦,死亡事故纠纷经常要调解通宵,但他毫无怨言,从来没有叫一声苦。如在2013年12月8日万汇集团在上海金山工地发生一起工伤死亡事故。职工李某在16米高空作业时不慎坠落死亡,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30余人赶到上海金山工地吵闹。钱关林当时身体不好,感冒发烧,为了解决这个事态,万汇集团老总要他去上海工地调解,他不顾自己的身体,马上赶到上海金山工地,连夜进行调解处理。通过对死者家属做工作后,事态得以平息,然后坐下来协调,按照工伤规定赔偿,死者家属表示同意,但是,死者家属提出要求,要把尸体运回萧山,这个问题给他带来难度,然后他向萧山民政局联系,连夜赶回萧山,第二天办理了尸体运回萧山相关手续,再赶回上海金山工地,死者家属都很感激,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平息了事态才回萧山。他体会到,调解好一件的纠纷,再苦再累也感到高兴。

三年来,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去各村(社区)调委会指导调解工作,下村落户调解纠纷,帮助村调解主任提高业务素质,做好村级调解委员会制度及台账建设,还组织村调解主任业务培训。对人民调解工作他花了一定的精力,还研究分析了如何从一个“防”字上做文章,他感觉到,要解决一个治本问题,必须从“防”字上下功夫。纠纷怎样预防,预防纠纷从哪里着手,怎么起到预防的作用和效果?这些考虑的问题都在他的脑子里。他认为关键问题要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想方设法动脑筋,设计了一份表格,在每户户口册的基础上,增加矛盾纠纷发生记录,主要是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土地承包、宅基地建房、邻里关系、赡养老人、债权债务和有违法犯罪等记录,其中还有矛盾纠纷调处记录。为了调解基础工作,他从2014年5月份开始,每月利用一定的时间,发挥了村调解主任的作用,走访各村农户,开展了预防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工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创新编写《党湾镇各村(社区)预防矛盾纠纷管理手册》共112本,分2套,村里一套,调解室一套。详细记录了全镇12498户、人口42918人的矛盾纠纷情况,排出重点预防纠纷人员,都列入调委会经常走访关注的人员名单之中,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这个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将他的这套手册叫做党湾镇的“第二本户口簿”。如今,他还将这套手册的内容输入电脑,并随时更新登记,以便镇相关部门领导随时可以了解农户矛盾纠纷预防情况。

人要懂得感恩,钱关林非常感谢老百姓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他说:“只要我还能跑得动,说得清,我会一如既往的保持热心、耐心、公心、诚心,及时化解矛盾,清除不安定因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千家万户带去和谐,为构建“勤诚党湾”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董来顺(敬业奉献)[下一篇] 张灵建(敬业奉献)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