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关淼(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6-02-25 星期四




师者三境界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彭关淼老师在他30年的教师生涯中,用沉稳的步履迈过了人生的三重门,精彩地诠释了这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简单而充实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1986年7月,彭关淼老师从杭州师范学院政经系毕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凤毛麟角,彭老师的大学同学中下海经商的、从政的不乏其人,很多同学、长辈纷纷劝他利用所学专业优势光宗耀祖,但他不为所动,于同年8月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大源中学,从此踏上三尺讲台,用一支粉笔书写别样人生,而且一站就是30年。

当时,教师待遇低下,但彭老师始终如一地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亲人。1987年4月,班里的一个学生因重感冒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十分严重。彭老师一方面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一方面迅速把学生送到医院,垫付医药费,办理住院手续。在该生住院的一个多月里,彭老师每天都去医院照顾学生,给学生补课,直到该生病愈出院。他对学生的这种无私的关怀和呵护,得到了学生家长、病友和医生的高度评价。1993年5月,班里一位男生因为营养不良,学习压力大,加上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母亲又有精神病,多种原因致使他身体虚弱,更为严重的是他情绪低落,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为了帮他渡过难关,彭老师一方面经常耐心地开导他,一方面在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帮助他,给他送菜、送水果。如今,该生已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高级法官。2008届学生中,有一个女生,养父母都有残疾,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彭老师了解情况后,与爱人一起给学生添置了所有床上用品,买了衣裤鞋子,每个月还给学生100元的生活补助,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师爱。

2008年,彭老师从工作了11年的中层岗位上退下来,在多数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的情况下,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年龄最大的班主任,他任劳任怨,不甘落后,力求做班主任的表率、年轻教师的榜样。7年来,他起早摸黑,不辞辛劳。每天早上,他比学生早20~30分钟到教室,迎接孩子们。晚上都坚持在学校办公,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精心辅导答疑。这期间,许多老师劝他,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再拼死拼活,不要再做班主任了。但对彭老师来说,工作着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孩子们在一起,才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彭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用无私奉献诠释自己的“育人之路”,虽然没有像有的大学同学那样富甲一方,但他收获的温情是其他人很难拥有的。那浓浓的温情让他在凛冽的西风中不再寒冷,仍在高楼坚守育人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彭老师的这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向多元化,很多青少年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反叛、道德失范与思想混乱的状态,逐步泛滥的“非主流文化”给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行为取向造成极大的混乱。在“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实验中学的学生也同样不甘心拘泥于简单而传统的行为模式,提倡张扬个性,这无疑加大了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但在彭老师看来,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对后进学生不仅要严格教育引导,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在2011年毕业的孩子中,有这样两个学生:一个烟瘾很重,经常严重违反校纪校规;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冲动,经常顶撞老师,甚至会殴打女生。基于他们的表现,政教处多次打算劝他们退学。但为孩子的未来和前途考虑,彭老师苦苦坚持让两个孩子留下来继续学习,并在两人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彭老师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当年,两个孩子都考上了本科。

爱学生,就要在学生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1994年10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傍晚,几个小混混,手拿自来水管等凶器来学校闹事。眼看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学生不受伤害,彭老师冒险前去制止,结果他的左眼角上方被对方用三角铁重重地打了一下,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衬衣。但他不顾一切,继续制止事态的扩展,直到其他老师赶到,才被学生和同事送往医院。眼角缝了六针,但第二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教室门口。

彭老师认为,爱学生更需要坚持,需要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地付出,需要勇于担当责任,为学校分忧。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中心任务。30年来,彭老师始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大纲与考纲,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新课程改革及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虽然已经有近30年的教学积累,但不少年轻老师看了他的备课本,都被他的认真态度深深折服。教学过程中,力求立足学生实际,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彭关淼老师始终坚守着把工作放在首位的信念。30年来,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彭老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伊人,便是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便是他挚爱的学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广为人传,在妞妞坠落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又有力的双手支起温柔的港湾。“最美爸爸”的事迹感动你我,黄小荣纵身一跃只为救那溺水儿童……也许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最美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突现“最美”?

其实最美就在你我身边。

30年来,彭老师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为了学生,他牺牲了无数周末和假期,也几乎照顾不到家人。1995年,彭老师的儿子出生时,他的母亲已71岁。由于忙于教学工作,彭老师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妻儿,只有让年事已高的母亲来替自己承担责任,他心里很是不舍。但为了学生,彭老师继续选择做高三的班主任。整整一年,他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儿子,把全部精力用在学生身上。2004年底,父亲病重,彭老师赶回家中,把他送到医院后,又急匆匆回到学校工作。三天后,其父去世,可彭老师依然没在父亲身边。如今,彭老师的母亲已91岁高龄,但彭老师仍不能在她的身边尽孝,让她享受天伦之乐,因为彭老师舍不得班里的学生。

2013年,彭老师的儿子就要参加高考,他也没有过多地关心儿子。儿子高一时的班主任告诉他,有一次师生谈心,说到父母时,他儿子说,他讨厌爸爸,因为爸爸心里只有学生没有他,爸爸是个“傻爸爸”。彭老师说,为了学生,他失去了很多。为此,亲朋好友不能理解他,很多同事不理解他,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很难理解他。但是,为了他的教育理想,为了他的学生,他无怨无悔。

在教师的岗位上,彭老师如鱼得水,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教师的岗位上,彭老师始终寻找着一种精神动力,蓦然回首,他逐渐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并把它寓于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让这种精神特质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

多年来,彭老师先后被评为富阳县先进工作者、富阳市优秀党员、富阳市优秀园丁、富阳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富阳市“最美教师”提名奖、富阳区“最美职工”、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杭州市优秀教师和杭州市优秀德育课老师。一路走来,无论收获了怎样的荣誉,彭老师还是那样勤奋严谨、淡泊名利。他的目光依旧那么淡定平和,他的语气依旧那样和蔼舒缓,他的身影依旧那样执着忙碌。或许,当他的人生走过那三个境界,他的心早已沉淀下来,里面装的全部是爱,对知识的挚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博爱。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皇甫伟红(敬业奉献)[下一篇] 吴爱宝(孝老爱亲)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