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和他的爱心故事
2015年5月7日上午十点钟,唐礼法来到淳安县新世纪幼教集团——南山幼儿园,向该园刚刚成立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送去2000元赞助费。十点三十分钟,唐礼法又来到了千岛湖镇淳建新村看望了97岁高龄的淳安籍抗日老兵徐梦西,并送上水果和2000元现金。唐礼法不是大款,不是社会的白领,他只是淳安县威坪镇坑下村的一个开货车的农民。在献爱心的路上,从最早给村里孤寡老人送米送油开始,至今已经延续了20多年。20年来,他从微薄收入中挤出钱来助学帮困、慰问老兵、筑路修桥,累计捐助资金达40多万元,免费为果农运输水果、蔬菜2000多吨。
结缘红十字会
2011年12月14日上午十时,唐礼法和他的妻子唐传风来到淳安县红十字会办公室,表明了他们的捐赠意向(3000元慰问浪川乡沈家村人体器官捐赠者沈明川父母、2000元慰问里商乡塔上村去年大年初一因重大车祸一家痛失四位亲人的童苏梅、5000元慰问淳安县育才学校10位特困学生)后,唐礼法用粗粝的大手从怀里掏出一万元人民币,要求红十字会帮他落到实处。
2011年12月17日早晨7时30分,唐礼法驾驶自己那辆天蓝色的五十铃汽车,携妻子唐春风,从乡下家里赶到千岛湖镇上后,手里拿着几个包子和菜餜一头钻进了红十字会的别克商务车内,与早已等候在车里的淳安县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商越明以及浪川乡人民政府副乡长王伟霞会合,他们此番的目的就是到浪川乡沈家村去慰问淳安县首例、浙江省第八例人体器官捐赠者沈明川父母。
车子千汾公路上,辽阔的田野里被冻得瘪嚃嚃的油菜叶上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霜,远远望去仿佛刚刚飘洒过雪花似的。唐礼法凝视着窗外的风景,一语不发,仿佛在思忖着什么,深邃的目光里折射出一种慈祥和大爱的光芒。他的妻子唐传风告诉我们,唐礼法的父亲唐自强前年因患肺癌不幸去世,今年77岁的母亲吴花秀也患有高血压、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他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他们都并不富裕,可他就喜欢做好事、做善事,把帮助人家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挖过地,挑过粪,捡过破烂,卖过棒冰,当过代课老师,也当过工人,开过拖拉机、中巴车,在威坪到千岛湖镇之间跑了20多年的运输业务,每天起早摸黑只能赚200多元。但他每年都要拿出几万元钱来帮助那些弱势群体。1986年,她和唐礼法结婚,先后育有一对儿女,现在,儿子唐成、女儿唐璐大学毕业都在杭州工作,有时儿女伸手向他要钱时,他都非常吝啬,鼓励他们自食其力。作为他的老婆,身上连一样金器、银器都没有。每年春节前夕,他都要买来上万元的水果、衣裤和食品到村里和威坪镇敬老院去慰问鳏寡老人。当他得知沈明川父母今年9月19日在儿子因车祸医治无效后,竟然作出了捐献儿子人体器官的决定,不仅使儿子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而且还挽救了三位器官衰竭者的生命。沈明川父母的这一壮举,深深地感动着唐礼法,此次慰问行动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
上午9时,车子弯弯曲曲地从大山里穿行着,在连岭脚村左侧山峦盘绕了十五分钟后,座落在山坳里的沈家村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个300多人口,6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该村村委主任鲍芳贤在弄堂里拐弯抹角地把我们带到了沈明川父母的屋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衣裳褴褛,似乎是七十多岁的矮瘦老人,他就是沈明川62岁的父亲沈昌思。见了来客,他先是惊讶地愣了一下,继而是悲喜交集,老泪纵横,不停地用粗糙而又干瘪的手背擦摸着悲伤的泪水,商越明将六件毛线衣和水果交给老人。走进屋内,感觉阴暗潮湿,长亭桌正中央摆放着一只古老的摆钟,后面是一幅红太阳毛泽东的大画像,斑驳陆离的八仙桌上积满了尘垢,一只竹篾畚箕内有许多刚蒸熟的冒着丝丝白气的番薯;那是他和61岁的老伴鲍军香以及35岁的傻子儿子沈明富有时用来充饥的主食。地角也堆满了许多刚挖来的番薯,凳子上凌乱地摆放着一堆蓝黑辉映的脏衣裤;卧室床上,存放着又薄又脏的棉被和破旧的床单,屋角那只粪桶里的尿液,充满着刺鼻的臭味。当我们问及他的老伴和儿子时,沈昌思说,快过年了,天寒地冻,家里的柴、炭都没有的,他们吃过早饭就带着几块番薯上山砍柴去了,因为女儿沈华妹早已出嫁,沈明富一个人上山砍柴不知回家,以前竟然走到汾口去,急得全村人到处寻找,所以,必须要他母亲带着,以防不测。
唐礼法掏出3000元崭新的人民币塞到沈明川父亲的手中,站在一旁的浪川乡人民政府副乡长王伟霞也拿出500元钱轻轻地放在沈昌思龟裂的手中,他涕泪涟涟地哽咽道:“谢谢你们啊……”我们上车了,沈昌思老人伫立在弄堂口,左手在不停地捏擦鼻涕,右手不停地向我们挥手告别。
马不停蹄第二站献爱心
在浪川乡匆匆吃完中饭后,就直奔千岛湖镇里商乡塔上村。这是唐礼法、唐传风夫妇送温暖的第二站,慰问2010年大年初一傍晚,千岛湖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遇难者余澍更的家属童苏梅。在这次事故中,童苏梅35岁的女婿富伟宏,驾驶一辆丰田卡罗拉轿车,车上载有其6岁的女儿富钰昕、32岁的妻子余艳芳、59岁的岳父余澍更,行驶到冰天雪地的千岛湖淳杨线阮家口急弯处,滑冲到千岛湖里。童苏梅一下子痛失四位亲人,老伴、女儿、女婿、外甥女;加上儿媳的离去,现在,家里只留下三代人、三个人(今年55岁的童苏梅、34岁的儿子余鹏飞、9岁的孙女余芝怡),体弱多病的童苏梅和患有甲亢的儿子每年吃药看病都要花费两万多元,童苏梅既当娘、又当爹,还要当好奶奶,她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这个频临倒塌的家。唐礼法从怀里掏出2000元钱,塞到童苏梅手中说道:“嫂子,您家遭遇这么大的不幸,这里2000元钱,是我和传风平时省吃俭用留下来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我们的一点小小的心意……”
童苏梅接过唐礼法这份沉甸甸的深情厚意,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谢礼。
下午4时30分钟,浙江省淳安县育才学校操场上,举行了“淳安县红十字会志愿者唐礼法博爱助学捐赠仪式”。当本次博爱助学的捐赠者唐礼法走到主席台时,整个操场上掌声雷动;一千多双眼睛都在焦虑地等待着他尽快讲述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成长经历。然而,唐礼法拿着话筒,带着浓浓的淳安腔调的普通话说道:“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今天,非常感谢淳安县红十字会、淳安县育才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爱心的舞台,现在,我要声明的是,我不是什么大老板,我是来自淳安县威坪镇坑下村的一位平凡而又普通的农民,你们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我这双布满老茧、龟裂、粗粝的大手(全场一片愕然,坐在前排的许多女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挑过粪桶、捡过破烂,带着妻子在威坪镇路边上的尼龙纸棚里呆了整整4个年头,八十年代初,到郑国海(现在为千岛湖野娇娇公司董事长)那里借了4000元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这在当时的农村里来说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那段时光,我身强体健,既当驾驶员,又当装卸工,虽然很苦、很累,但我感到也很快乐,一年下来,我能净赚2000多元。后来,有了一点积蓄,就买来了中巴车,每个礼拜接送学生,其他的中巴车对每个学生的乘坐要收3元,而我只收1元。千岛湖上江埠轮渡开通后,淳安县政府收购了中巴车,只补偿4万块钱,从此,我又借了18万块钱买来了江铃牌五十铃货车,搞起了货运零担,我每天起早摸黑只能赚200多元,但我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钱用来做好事、做善事,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支持我这样做。
当我将热气腾腾的快餐送到满脸污垢、披头散发的讨饭子手中,看到他弯腰向我说声“谢谢”的时候,我就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今天,我捐赠到淳安县育才学校的钱虽然不多,只有5000元,只能缓解一下10位同学的暂时困难,但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今后,我会继续关注育才学校的发展,继续关注育才学子的成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育才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带着爱心继续上路
2012年 8月20日上午9时,唐礼法赴安阳乡黄川村资助贫困学生余娇敏2000元,接着冒着高温酷暑赶到王阜乡龙头山沙洲村看望和慰问肺癌晚期的方红联及其女儿方晶,送上慰问金3000元和慰问品,并愿意为方晶完成学业提供全程资助,3天后,方红联安然去世。
2013年7月24日,唐礼法夫妇在淳安县红十字会以及淳安电视台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冒着高温酷暑驱车来到安徽省休宁县,专程看望了肝癌晚期的、97岁的淳籍抗日老兵方如富,并送上慰问金2000元和价值300元的水果。淳安电视台“民情热线”栏目在2013年7月31日和8月1日连续两个晚上以“一个淳籍抗日老兵……”为题予以宣传报道。中秋节那晚,97岁的淳籍抗日老兵方如富溘然长逝前夕,嘴里还在叨念着唐礼法……
2014年5月28日上午9时,唐礼法捐资助学发放仪式在淳安县威坪中学举行,他这次助学资金一万元,资助10位特困生、奖励10位优等生,每人500元。下午2时,唐礼法夫妇又闻讯来到威坪镇商辂苑看望了12岁白血病女孩徐佳蓉,并送去慰问金3000元和300元慰问品……
唐礼法和他的妻子,用火热的博爱之心温暖着一颗颗苍凉、凄苦、绝望的心灵,他们的平凡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的博爱故事,在今日千岛湖、淳安县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浙江卫视、杭州日报和浙江省红十字报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可以说,奉献爱心成了唐礼法这个农民的一种信仰,一种生命的高度,哪怕生命再卑微,也有奉献爱心、接受爱心的自由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