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延胜(诚实守信)
发布时间:2016-08-15 星期一

10年诚信经营 为老人们送上安心饭菜




唐延胜的老家在安徽芜湖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初中一念完就外出打工。老唐说,“那时候一床铺盖100块钱,两眼一抹黑就出来了。”经亲戚介绍,他进了一家公司食堂,从学徒切菜配菜做起到提拔为公司餐饮部经理,业余时间老唐爱泡新华书店,自学拿下经济管理本科文凭。

2007年,老唐从单位辞了职,打算到社会打拼,临走前一位他的领导告诫他说,小唐啊,这做餐饮生意可不比其他,可都是要给人吃的,诚信经营,希望你能记住,40岁之前可一定要给我搞出个名堂来。老唐说,这番话对他的激励很大,影响也很深,于是,“诚信经营”四个字一直伴随着老唐的餐饮生意。

诚信破局 赚到事业第一桶金

老唐在近江开海鲜大排档时,杭州的海鲜排档刚刚起步。一开始是路边摊,铁架子遮阳棚,白天收起晚上撑开。后来有了固定店面,很小很小,再后来有了上下两层店面,近几年生意顺风顺水,一口气连开6家分店,年营业额将近千万,老唐也充满了自我实现的存在感。100多米长的巷子里,大大小小20多家海鲜餐馆,就数老唐的店最出名。巫启贤、陈志朋、汪峰、刘仪伟、朱丹等许多名人都曾是他的座上客。  

去年,央视一套《生活早参考》之《中国小馆》节目组来杭州找题材,接触了不少杭州美食界红人,最终选了老唐的店连拍三天,播出的题目就叫“大唐海鲜的秘密”。央视的节目里把老唐成功的“秘密”总结为两个字——“新鲜”,说老唐店里的海鲜,都是一大早从舟山渔民手里收来,当天下午运到杭州近江,晚上大排档营业用上。

其实还有一个“秘密”,老唐觉得那就是诚信。做生意诚信自然是第一位的,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做久的却不多,特别是在海鲜这个利润空间极大的行业,经营了快10年的海鲜店,老唐依旧拍胸脯说,我家的东西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从开业起,老唐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一桌客人他都上去自罚一杯,然后让人家提提意见和建议,客人熟了,还经常主动请老唐坐下喝两杯。既有原则又有人缘,难怪老唐靠着诚信经营赚到了事业的第一桶金。

诚信反哺 给老年人送上一顿安心的饭菜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冲昏老唐的脑子,他也总想为社会做些什么。开办老年食堂是一年前做的决定,老唐之前已经想了很久。最开始触动他念头的,是老家93岁的奶奶,平时一个人住,行动都不方便,更别说每天做饭了。他想把老人接到杭州,可老人怕不习惯,不敢来。“我想杭州这样的老人应该也不少吧。”

说干就干,1年的时间里,老唐的食堂已经开了五家,四家在小营街道,一家在紫阳街道,“海鲜店招这么多人,主要也是想在大排档培训,再给老年食堂用。”老唐说,尽管1年下来还略有亏损,要用海鲜生意赚的钱补贴食堂,但他的愿望依然是在杭州开25家老年食堂,搞搞连锁经营。  

“小灶菜人均10-20元,炒菜人均20-30元,很实惠的。”不少用餐的老人都对老唐的老年食堂赞不绝口。尽管每个月每个店的运行成本至少六七万元,保底价5500元一个月的掌勺厨师,采购的蔬菜、食堂的运行维护等都是不小的开支,但老唐打了包票,说请老人们放心,食堂饭菜的价格不会涨。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老唐说,食堂用的都是家用桶装食用油,小包装大米,每天的食材都是从大型的批发超市采购,尽量减少中间商的差价。

为了让居民们特别是老人的子女们放心,老唐还和社区成立了“大拇指”监督队,由热心居民自发组成,每周三次对社区食堂的服务质量、食堂厨房的卫生状况、菜品质量等进行监督,监督情况全部公示上墙,大半年下来,老年食堂始终如一的饭菜品质获得了百姓的肯定。到中午饭点,食堂的店员还会将定制好的套餐分头送到行动不便的30户空巢或孤寡老人家中。

 

来源:中国文明网杭州站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下一篇] 陈辰(敬业奉献)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