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无偿献血,爱心感动身边人
1992年12月,20岁的黄继君到北京某部服役,1995年在部队入党,同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誉称号。1996年底退伍回到建德,1997年6月进入新化化工上班至今。黄继君中等身材,结实健壮,为人忠厚,爱帮助人。从2000年无意中加入无偿献血行列,16年来黄继君共计献全血10次、献机采血小板82次, 献血证光荣证19本,累计献血量达40000毫升。荣获2003年度杭州市无偿献血光荣奖、2004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004-200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2006-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2-201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2015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0年应邀做客建德电视台“真诚面对面”节目,用自身的献血经历,通过现身说法来向广大市民百姓宣传无偿献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说起黄继君献血,还蛮有喜剧意味,他是陪工友献血,歪打正着偶然献血,并献出瘾头,16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献血不停歇,拿到建德市献血状元的称号。
2000年8月,原来建德市血站在新安江桥东路,新化化工老厂址也在桥东路,黄继君同厂工友曹健家也在桥东路。曹健有意献血,但是他妈妈因为担心儿子献血损伤身体,坚决反对,看到他献血就要责骂。无奈曹健对黄继君说:“你陪我去献血,如果我妈妈看到,我就说我是陪你去献血的。”就这样黄继君陪同曹健献了血,献好血后,采血的郭医师问陪同的黄继君:“你献不献?”没有思想准备的黄继君一时语塞,冷场一会儿后说:“试试看。”体检合格后,献了200毫升。
生平第一次献血,黄继君没有思想准备,好在献血过程没有不适,献血后轻松自如地回到厂。正是这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让他看到血液从自己身上流出能使另一个人获得新生,延续生命,他心头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从此,他成为一名固定无偿献血者。每隔半年黄继君都主动到市血站献血,开始献200毫升,后来献400毫升,一直坚持到2005年都是献全血,从2005年开始机采血小板献血,每月献一次。机采血小板献血,大大缩短了献血时间,原来献全血要间隔6个月,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1个月。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黄继君每月一次必到市血站献血。当血站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能持之以恒的无偿献血时,他微笑着说:“你让我说为什么,我也讲不出那么多的大道理,我只知道我献血能治病救人。”
也是在2005年,黄继君加入了建德市献血志愿者名库,碰到紧急用血,比如病人动大手术,或者车祸伤者较多,用血量剧增,市血站临时电话通知献血者赶到血站献血救急。市血站一般将黄继君作为保底名单,先打电话叫其他献血志愿者,因为各种原因有的献血志愿者可能赶不到,打电话给黄继君一般都会到,而且黄继君血液检测大都合格(只有一次不合格,早上检测时血液白细胞偏低),十多年来市血站电话紧急通知,黄继君不论什么情况都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赶到血站紧急献血34次。
2006年11月,黄继君的妈妈身患癌症,瘫痪在床,到2007年9月去世。妈妈生的是骨癌,全身疼痛,但一看到儿子回家就很高兴。妈妈病重,大便拉不出,黄继君戴上医用手套,用手一颗一颗地挖出来,黄泥墩枫坞塘村民公认黄继君是大孝子。近一年时间,黄继君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妈妈,仍然坚持献血,没有因为上班、照顾妈妈劳累而间断献血。
2011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活动现场,在家人的支持下,黄继君光荣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名库。2015年底,建德市筹备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得知消息后他第一个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利用休息时间满怀同情心和责任感做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和招募工作,以自身的献血亲身经历动员更多地爱心人士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20小时。
在生活中,黄继君是一位好公民,他奉献爱心,乐于助人。2010年10月一天晚上11点多,黄继君骑着摩托车回家,在通往黄泥墩枫坞塘入村口(现在已经建起了挡墙),凭着车灯黄继君发现路边一个人蜷缩着,黄继君下车后,将那人翻过来一看,原来是同村25年的青年王小刚,满脸是血,下巴一个洞,门牙被磕掉两颗,呼唤十多声没有反应,王小刚的摩托车则翻在路边沟里。黄继君马上打了120,又联系村里人,120救护车到了以后,黄继君将王某抬上车,在救护车上抱着王小刚的头,自己衣服也被染成红色,送到市一院后黄继君将王某头发上、耳朵里、脖子上的血擦干净,经过手术抢救王某转危为安。
在单位里他是领导和同事公认的好员工,工作勤恳、憨厚朴实,责任心强,不断提高本职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处理异常故障能力,避免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次被公司评为年度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他用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回馈社会,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普通工人乐于助人、甘于付出的高尚情操和宝贵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