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见光辉
高丽丽家住江干区彭埠街道五堡社区,一家五口三代同堂:爷爷奶奶退休在家,高丽丽和丈夫是普通的上班族,儿子徐搏恺在夏衍小学读四年级,平凡而幸福。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五口之家,自4月份加入“江干family”家庭志愿者联盟后,短短5个月,服务时数累计达849小时,是远近闻名的“志愿服务一门五虎将”。
•家庭教育中初次结缘志愿服务
和大多数70、80家庭一样,高丽丽的儿子徐搏恺是全家的中心,为了教育引导好儿子,全家都煞费苦心。徐搏恺所在学校一直以来都以志愿服务为特色,一开始是为了响应学校号召,高丽丽带着儿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慢慢的,志愿服务成了全家最喜欢的家庭活动。
作为上班族家庭,每逢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就是高丽丽一家的家庭活动日,一家人有时到钱塘江边捡垃圾,有时在公共自行车亭擦洗小红车,用行动来呼吁路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高丽丽还经常和儿子一起邀请同班的同学和家长,到地铁站开展文明出行劝导服务,高丽丽觉得,来往乘客亲切的笑脸就是给予孩子们服务社会最大的鼓励。
•红袖章Family,融入志愿服务大家庭
2016年4月,高丽丽偶然得知了江干区妇联建立了区家庭志愿者联盟——江干family,一家人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江干红袖章Family大家庭。
作为江干区妇联首批学校family家庭,高丽丽一家不但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先后多次组织身边的family家庭,以社区为圆心,开展“寻拍+扮美”活动,及时发现不文明行为,加以劝导。比如: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可爱的文明停车卡,放在社区内随意停放的机动车前挡风玻璃前,提醒大家遵守规则,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自觉文明的行动中来。因为经常有车辆违规停放占用公共通道,发放文明停车卡这个金点子,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赏。有许多车主看到高丽丽等志愿服务家庭的行动时,及时挪动了自己车子,有序地停放在车位上。“冬病夏治”三伏贴时期,高丽丽一家组织了6户红袖章family到五堡社区医务室开展三伏贴志愿服务活动。暑假里,儿子徐搏恺自己组织了班里的7户红袖章family在五堡社区开展宣传红袖章志愿服务精神,发放环保倡议书,清洁公园健身器材等社区环境整治美化工作。虽然那天时晴时雨,但是高丽丽一家始终坚持带队完成志愿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
•迎接G20,志愿服务造氛围
峰会备战期间,高丽丽一家发现小区楼道多有堆积,家用塑钢顶棚新旧不一,颜色杂驳,就动手制作了很多清洁楼道告示牌,提醒居民文明停放电瓶车,保持楼道卫生。还自购涂料,趁双休日时间,全家齐上阵,义务粉刷了社区一大片塑钢顶棚。在他们一家的带动下,小区居民一起动手,有的清理垃圾,有的清洗钢棚,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浙江日报、杭州日报分别采访报道高丽丽家庭的志愿服务情况。
为了让更多家庭参与到“江干family”大家庭中来,高丽丽家庭积极参与了区妇联原创《家庭志愿我先行》的三句半表演,在市、区两级舞台上都发挥了出色的水平。区峰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当天,高丽丽一家作为全区“江干family”志愿者家庭代表之一,与其余4户家庭领唱了《红袖章之歌》。当时的高丽丽已身怀二宝,她却没有告诉大家,坚持参加每一次的排练,还冒雨完成了最后的表演。事后问起她当时为何如此坚持,她笑着说,“这不就是对我肚子里的二胎宝宝最好的美德胎教么!”
•聚小家,志愿服务为大家
8月1日起,峰会进入临战状态,“江干family”的服务主题也调整至“创平安家园”。高丽丽家庭随即参与到社区群防群治志愿服务工作中。连续两个多月,全家老小五口人携手齐上阵。烈日下、风雨中,坚持轮流按时值守平安志愿岗,指引路人,文明劝导;深夜里,参与小区电瓶车安全充电等平安巡查工作。那两个多月里,虽然高丽丽的婆婆重感冒,公公发热近39度,先生白天上班晚上值岗,她自己有孕在身,行动不便……但是靠着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坚持轮岗值守,到峰会结束,高丽丽家庭志愿服务时数已经累计达800多小时。
今年,高丽丽家庭被评为江干区首批百户“江干family”示范家庭;高丽丽自己被评为“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她总是说感谢“江干family”,感谢志愿服务,让她们一家能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和孩子一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每次谈到志愿服务,看到儿子徐搏恺自豪地和身边的人分享,他说:志愿服务是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帮助他人,服务他人是件很快乐的事。高丽丽就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志愿服务才让家庭更温暖、更和谐,孩子也更懂得感恩!也正是有那么多像高丽丽一样的志愿者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聚小家,为大家,才让整座城市更加文明,更加和谐!